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778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自司马迁谓老子为隐君子以来,论者多以老子为隐士。考之郭店《老子》可知此说不确,郭店《老子》所载内容多为:明确提出修身为治国的重要保证;向王侯、君主等统治者进修身治国之言,继承西周以来的敬王思想,追求“王亦大”这一政治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具有为民请命的思想倾向;提出建立富足美好和谐的理想社会。据上述可知,老子并非隐士,而是一个积极入世者。至于老子后来“归居”,乃是他晚年告老致仕,是一个仕宦者的正常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972.
《江苏教育研究》2008,(1):F0003-F0003
从笃材学堂到扬州市东关小学(江苏省实验学校),学校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优秀的校风熏陶下,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工作在世界各地和祖国的各行各业,数不清的英雄模范、科技精英、文体人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企业家和劳动者,为母校增添了无数道绚丽的光彩。2004年3月18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老校友江泽民同志给学校吴霜同学的回信,回信给东关小学师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动力。  相似文献   
973.
《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治国与用人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因功勋卓著被封为秦王。后在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974.
柏拉图的治国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他主张贤人治国,后期则主张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柏拉图的治国思想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真理的热爱与执著。重新考察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75.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72-75,162-165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相似文献   
976.
周恩来理政治国26年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总管家、人民的好总理、新中国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是周恩来理政治国26年的经典评价。1949—1976年,周恩来“贡献最大”说,“三领袖并列”说,20世纪中国“四伟人”说,都一定程度上隐含着对周恩来历史贡献评价欠准确、有缺失,本质上揭示了建国后26年,尤其是文革前17年,毛周贡献如何恰当评价,毛周关系如何深度把握、需要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7.
《大学》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1]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家教一直被中国古人当作兴国安邦的重要方法。中国古  相似文献   
978.
西方法制思想的起点是人性恶,是人的欲望原罪。法治的作业顺序是“先小人,后君子”,即承认人是容易败坏的,必须以制度加以约束。中国的传统思想强调德化教养,起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德治的作业顺序是“先君子,后小人”,这种作法导致人治。  相似文献   
979.
明朝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重典治国的方略,这一治国方针对一个新兴的王朝来讲有利有弊.但总体是弊大于利;“靖难之役”则是一场明初统治阶级内部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战。表面上看起来.二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民众基础对于一场战争的结果有着很大影响.而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又对社会的人心向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考察“重典治国”方针对明初社会民众基础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靖难之役”结果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进步与变革中人民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以政策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