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在新改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语文教科书中,增添了许多戏剧文学的内容。第四册的必修课中有两个单元(四、五单元),四册的试验本中也有两个单元(五、六单元)都是戏剧文学的内容。此外还增加了许多小说及影视文学等大量的属于“俗文学”的内容,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第一次增加了如此多的“俗文学”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但是对于习惯于讲诗、词、文这些雅文学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对这些“俗文学”的内容,不管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就知识本身遇到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古代戏曲,是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所陌生的。针对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所遇到的困难,在此列出几条教法,与同行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82.
辽金两代,新兴的民间通俗文艺形式奇峰突起,戏曲、音乐和曲艺等都有长足的发展,为后来元曲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辽金俗文学的兴盛,打破了传统诗文独尊的局面,在辽金文坛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20世纪学人在辽金俗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尤其在金杂剧、院本和说唱艺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83.
李贽由于学问渊博,思想高奇、胆识过人、名声巨大,所以进步人(包括哲学和学)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集体,使鄂东麻城成了进步哲学的中心;同时他还使湖北诞生了公安、竞陵两大主宰晚明坛的进步学流派。  相似文献   
84.
后现代派追求雅俗融合的艺术之路,其作品极力开掘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以吸引大众读者群;同时,他们的作品又努力保持高雅品位以吸引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群。后现代派的创作追求至今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5.
中国俗文学学会主办、扬州大学俗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文科视野下的俗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20年年会"于2020年11月13-----—15日在扬州大学召开,学者们结合新文科建设发表的111篇论文,涵盖说唱、戏曲、小说等多种文体,涉及学术史梳理、文献整理、跨文本研究、多学科分析等多个议题.  相似文献   
86.
87.
1936年阿英刊发于《大晚报·火炬通俗文学》周刊的《一九三六年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一文,系统地总结了该年通俗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概况,对研究中国俗文学、通俗文学的学术史沿革,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历史上狄青的性格被俗文学作者不断地加以取舍、夸张、渲染,经历了一个从史实向传奇过渡的改造过程,狄青的历史形象逐步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狄青事迹本身的奇特和俗文学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奇和神秘色彩是历史人物发展成为文学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9.
雅、俗之辨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不休的话题。作为历代以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俗文学不仅发轫于平民百姓的日用起居,而且反过来深深影响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思维与创作实践。明代以学问名世的杨慎除了在经史诗文、音韵训诂、金石书画等雅文学领域成就显著外,还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全面考述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并对明清以来杨慎俗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述评。将有助于还原杨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对杨慎俗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杨慎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0.
新文学和俗文学之关系关涉文学规范的调整和文学史的书写。从两者“二项并置”中检视以往文学经验,在文学文化学的整体视野下寻求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