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是一种古老的辞格。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古诗词时,要注意理解其中包含的借代手法,才能更深地领悟诗词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 1.以结果指代原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诗中不直言“瘦”,却说衣带宽缓。表意非常委婉,这正是借代修辞所能获得的表达效果。“衣带缓”是“人憔悴”的结果。这是原  相似文献   
82.
转喻     
转喻是一个常见的辞格。来自希腊语μεToωμa,意思是ПepeMeHa ИMeHИ(名字转换),ПepeИMeHOBAHИe(更名)或ПePeHOC OoЗHaЧeHИЯ(借此代彼),一般译作“转喻”,或“借代”,“换喻”。如ЗaПaП代指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3.
借喻借代都是有本体的,不能用有无本体来区别它们;代体是不是本体特征,只关系到借代的内部分类,与借喻无关。  相似文献   
84.
借代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实际应用广泛,学习和研究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对理解和掌握英语十分必要。本文就英语借代的表达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
辞格造词辨正——与任学良先生"修辞学造词法"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学良先生的<汉语造词法>提出了"修辞学造词法"并举出比喻借代式等8式,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疏漏之处,特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6.
鲁迅的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也是我喜欢的文章之一.从教12年4个大循环中我对"然而圆规很不平"的认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87.
鲁迅《故乡》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修辞复习提纲”说,上文加着重号的“圆规”是借代修辞格。 崔经臣同志在《“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圆规’应是借喻,而  相似文献   
88.
汉语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借代词语,其中建立在同一语素借代义或借代用法基础上的若干个借代词语形成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存在加速了语素借代义的产生与稳定。从借代词语间的聚合关系出发,根据对《汉语大词典》借代词语的统计,详细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的逻辑类别,并根据借体与本体的关联程度以及借代语素本身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影响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多少的因素,最后按照语素不同借代义或借代用法之闻的关系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中借代语素的语义类别。并提出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9.
王世平 《考试周刊》2012,(17):21-22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它,也就是改换事物的名称。它可以使人一听到名称,就联想到该事物的特点,获得鲜明的印象.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借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90.
王迪畅 《考试周刊》2012,(89):15-16
对于“风尘”一词所用的修辞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以唐诗中相关的诗句为例证,并结合比喻和借代的相关修辞特征得出其修辞为借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