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373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241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礼乐教化治国平天下是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董仲舒继承这一传统。在汉代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宜于世”的新主张,从“性待教而为善”、“人成之以礼乐”、“乐为应人制之”等方面重申儒家礼乐教化的相关见解,显示出汉代新儒家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992.
《学记》系《礼记》中的一篇,据考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论著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由于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因此,也可以说《学记》是我国最早的语文教学论著作。  相似文献   
993.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开阔的胸怀.在一些具体领域,太谷学派与明清理学有截然相对的观点.这些,都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客观环境所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是正确技能教育与德性教育的关系。技能之"器"与德性之"道"密不可分,"道"寓于"器"又超越于"器"。目前思政课的困境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能力取向及思政理论的落后造成的。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应当是道器相济、专兼结合、构建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995.
陈独秀等人掀起的反孔思潮,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对于清理传统因袭中的负面因素和接纳、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中精华部分是有极大裨益的,但他们对儒学有着一些较明显的误读倾向。这首先表现为化、剥离孔子伦理学说的某些特定内涵,其次表现为简化、回避有伦理学说的复杂性。究其原因,与“五四”反孔思潮的历史前提、知识分子焦虑愤激的心态有关,此外,进化论的哲学观念也是引起误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也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兼与袁行霈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相似文献   
997.
998.
晏子儒家说     
《教师》2017,(14)
《汉书·艺文志》中提出了晏子儒家说,后世学者多不赞同将《晏子春秋》归入儒家,有人将其归入墨家,有人赞成应当自成一家,文章针对此问题逐一梳理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略述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99.
<正>2014年11月10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山东省科协第三期泰山学术沙龙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沙龙领衔科学家为山东省政府参事、省科协常委、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来平教授。沙龙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旨在通过多学科、多视野的讨论,促进解决学界关于传统文化对科技作用问题的长期纷争。香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中华法系在中古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夏法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借鉴了儒家“德礼为刑罚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礼刑观,在罪名设置上严惩“十恶”及其他有损伦理纲常的犯罪,并通过限定亲属犯罪来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在刑罚的适用上,强调“明德、慎刑”试图通过恰当的教化使民众服从;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亦遵循儒家一贯的“士庶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定特权法。西夏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吸收借鉴以“礼”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与自身法律文化相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