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83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关于公元前5-4世纪雅典政治家克勒翁的出身问题,学术界一般都根据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描述,认为是皮革制造商出身.黄洋同志为论证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则以"鞋匠的说法至多只能算是对政敌的诋毁"为理由,否认了克勒翁的皮革制造商出身.阿里斯托芬对克勒翁的的诋毁,不但不会否定克勒翁手工业者的身份,恰恰相反,它证明了克勒翁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42.
一、情趣导入,认识寓言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伊索寓言》),封面上的这幅图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943.
屠龙者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相似文献   
944.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繁星&;#183;春水》、媛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这是杭州市一名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这份书单被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不小反响。一名70后出生的网友说:“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书。”  相似文献   
945.
作为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翁率领家人移山开路的故事,被分别编排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人教版的单元学习提示中写道:“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46.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巧妙地利用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地手段.  相似文献   
947.
在《现实一种》中,余华以生硬冷酷的笔调叙述了两对手足相残的故事。本文作者以《现实一种》为例,窥探余华的寓言世界,以及其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48.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49.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50.
谭玉坤 《中学理科》2009,(10):20-20,24
父亲和孩子们 一位父亲有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时常发生口角。父亲丝毫没有办法来劝阻孩子们,只好让他们看看不团结所带来害处的例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天他叫孩子们替他拿来一捆细柴。当他们把柴带来时,他便先后地将那捆柴放在每一个孩子的手中,吩咐他们弄断这捆柴。孩子们一个个尽力去试,总是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