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考试》2011,(11):1-1
他叫黄淳耀(黄贞文),生于明朝万历年间,自幼好学、勤俭忠孝,因学识渊博被称为“黄家千里驹”。他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因生性耿直,不满朝廷黑暗,不愿做官,宁愿返乡教书,淡泊一生。  相似文献   
11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众多精彩故事及人物形象。从写作技巧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发现,蒲松龄小说写作中含有明显的八股文写作技巧。从《念秧》、《葛巾》等篇中,可见其创作中八股文"起承转合"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3.
长期以来,人们视八股文为洪水猛兽。声讨八股文的文章如汗牛充栋.它败坏了读书种子,土人为了挣得功名而皓首穷经;它缺乏实用价值,代圣贤立言,是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它形式主义严重,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14.
流行的评语.失去了什么 按: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一些教育网站上“教师评语”早已成为热帖。各种各样的评语,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评语世界,它们一改过去“该生思想进步,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之类的八股文式,而是以一种肯定、赞扬、激励的语气,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而在这些华美的措辞之后,教师们旋即发现了问题:自己费劲心力所写的评语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否定的操行评价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已经开始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学生对教师给予自己的评价表示怀疑……这些流行的评语.到底失去了什么?怎样的评语才是最好的?许多教师提出疑问。本期,我们的话题将从“流行的评语”谈起。  相似文献   
115.
匡定科举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是科选是否公允的关键,历代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讨这个问题。“熙丰新法”间王安石颁布了《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推出了根据儒家经典阐释义理的“经义式”作为答卷形式和评判标准。《三经新义》与“经义式”的出现,可谓科举史和经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从此义理之学代替了汉唐以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16.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儒林外史》最脍炙人口的一回,被改名为《范进中举》选入中学教材。读过这篇文章之后,难免有这样一个疑问:范进的八股文水平到底怎样?这不是钻牛角尖式的无聊,而是一个关涉文章思想、艺术手法,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7.
在对口高考升学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基本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套话连篇的新"八股文",一种是原生态作文。一、新"八股文"的特点1.选材万能性。不论是什么题目,都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引用的也是已经被用得烂熟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18.
梁玉莲 《兰台世界》2012,(22):78-79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控制百姓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有思想又有社会影响力的读书人。于是,王朝统治者们便  相似文献   
119.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20.
<正>2013年11月8—10日,"俗文学中的科举与民间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俗文学学会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共有来自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的45位学者参加,提交论文45篇。主办方代表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致辞,希望通过俗文学的研究推动对于中国文学的认识,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新型文学理论。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以"任何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