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先秦名家是一个有学术成就的学派。他们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确立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是该学派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早的语言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学说不仅包含着语言哲学的最初萌芽,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哲学水平,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洞见和领悟。本文基于公孙龙的原著和已有的相关研究,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考辩了公孙龙的"白马论",公孙龙因"疾名实之散乱",故把"白马论"等论辩推行开去,以"审其名实,慎其所谓"为理论旨归。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学说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都是诡谲之谈和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公孙龙是唯心主义诡辩家。这是对其著作错误解读作出的错误判断。他的物位思想,是名位思想的理论基础。他通过君臣关系的分析,认为君臣当位则国家治(通),君臣错位则国家乱(变)。在对坚白石、白马的分析中,公孙龙洞察出个别与一般的差异,并采用剥离"繁辞"(坚、白)的方法,发现了"独而正"(石形、马形)的共相。他认为万物以形分类,"物莫非指"犹"物莫非形";"指"是共相,是"一般物",它存在于"个别物"(物指)中,又不同于"个别物"。"指非指"是"白马非马"的公式化表述。所谓的"离坚白派"与"合同异派"的对立和斗争,基本上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辛彦怀教授、康香阁副编审主编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于2003年9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邯郸师专自建校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本赵文化研究专集,也是《邯郸师专学报》对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被判为“诡辩论”是历史的一大冤案。公孙龙的《白马论》实际上并不是指向“白马是马”判断命题的。所以,“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实际上是两个并行不悖、相互包含的判断命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知识,精选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战场。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努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益,才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才是思想政治课教改教研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大多数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枯燥无味;很多同学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习》2005,(12):21-21
公孙龙是战国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怎样看待先秦诸子的内在联系?他的看法对20世纪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有怎样的意义?学术界尚无系统的说明。研读原著可知,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学术身份或学派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在思想传承的梳理中竟然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公孙龙本人的学术身份和学派归属,也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它更启发后人对诸子百家的内在联系产生某种联想。这种联想,不仅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更有助于理解尽管诸子百家处在分化运动中,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却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被判为"诡辩论"是历史的一大冤案.公孙龙的<白马论>实际上并不是指向"白马是马"判断命题的.所以,"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实际上是两个并行不悖、相互包含的判断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