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重视事物道理,这不仅是孔氏一家思想之升华,同时与先秦诸子学派之思潮相合,从而梳理今本《公孙龙》成篇之缘由及价值。  相似文献   
32.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33.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发展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曾提出白马非马、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著名论点。虽然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存在唯心主义观点,但在本体论上坚持唯物主义,他的正名思想对逻辑学有深远影响。后期墨家继承和发展了公孙龙的正名学说,提出了系统的逻辑学说,这标志着中国的古代逻辑学的建立。本文从分析二者观点与思想入手,并试图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比较与评述。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先秦时期的各种怪论、谬误、诡辩和悖论及其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包括邓析的"两可之说"、惠施的"历物十意"、辩者"二十一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坚白相离"、庄子的许多"吊诡"之辞;概述了墨家所发展的逻辑学说和逻辑方法,韩非子对矛盾律的某种阐释与应用等,并将它们与西方古希腊的有关学说做了比较和对照。由此得出结论:在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的认知要素,并经历了一些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值得认真注意和反思。  相似文献   
35.
2005年8月27日下午,庞朴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专门谈到了公孙龙子研究问题。公孙龙子研究是赵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特将庞先生对于公孙龙子研究的一些新思考编发于此,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6.
探寻了公孙龙的论辩产生的时代根据及价值.作者认为,公孙龙所揭示的矛盾在当时政治生活中大量存在,公孙龙是用思辩的方式将之尖锐化地展示出来.公孙龙的论辩最有价值处是"分"、"离"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深入具体地研究事物.后期墨家的逻辑学成就、荀子思想的精深、韩非法家思想的细致,均与公孙龙这一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7.
老于、孔于、墨于先驱,惠施、公孙龙学派蔚名辩之风为大观,苟于、墨家逻辑学派等的卓越贡献,韩非、王克等的非凡见识.终于建立起了中国逻辑学。古逻辑家鲁胜也论速了连一时期的中国辽辑发展史和中国辽辑的内容体系。本文的主题和鲁胜的相同.而具体的观点和王张自然不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8.
探寻了公孙龙的论辩产生的时代根据及价值。作认为,公孙龙所揭示的矛盾在当时政治生活中大量存在,公孙龙是用思辩的方式将之尖锐化地展示出来。公孙龙的论辩最有价值处是“分”、“离”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深入具体地研究事物。后期墨家的逻辑学成就、荀子思想的精深、韩非法家思想的细致,均与公孙龙这一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9.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完全相等同,从而也同样揭示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公孙龙揭示出了“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时,他也就揭示出了对立统一这个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0.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白马=马之谬误,"以推是辩而化天下"。公孙龙的白马≠马和白马马是相通的,其基础是白+马≠马。从某种意义上,公孙龙是中国的巴门尼德和亚理士多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