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日获读1939年2月25日《新华日报》的一篇题为《民主政治问题》的社论,感慨良多。关于民主的种种问题,当时人的见解一点都不比现代人浅陋,时隔60多年读起来仍觉鲜活,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43.
公共权力需要分享、权利需要尊重、人民需要学习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也只有通过“权力分享、权利尊重、公民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真正的共治与和谐,故从公民权利视角来研究政府执行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4.
平等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它与人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树立平等观念,坚持平等原则,重视平等权,才能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45.
谢晖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0):42-47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废除死刑,但由于我国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因而,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控制死刑的适用。在实体法上,将死刑罪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于性质特定的犯罪、情况特殊的罪犯,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其他刑罚方法;在程序法上,注意发挥审理程序在限制死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作为公民资格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资本主义公民资格的兴起、演变和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剖析。他注重阐明了,公民资格的权利要素,认为公民资格的权利是由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要素组成,争取公民资格的权利是贯穿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根主线。如果公民资格的平等地位被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马歇尔的公民资格理论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进行了有力辩护。  相似文献   
47.
继党的十五大报告之后,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对这三者自身的新发展作出了深刻阐述。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并将继续变化的今天,有机统一思想必将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的风云正席卷全国,北京的报刊掀起了一场关于五四示威游行事件涉及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辩论。争论的各方都没有对游行示威本身提出异议。他们都受过现代思想的熏陶,深知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拥有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他们完全有权通过口头、书面和其他手段(集会、游行等等)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五四”集会游行示威,合情、合理、合法。问题出在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和痛打正在曹宅的章宗祥。梁漱溟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  相似文献   
49.
《公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人权保障、人道待遇的规定,这与我国保障人权的要求是一致的。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道待遇与禁止酷刑原则与《公约》规定加以对比说明,以期达到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完善做出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随着我国立宪程序实践的日益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何有效地实现宪法“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功能日渐成为时下学界以及普通公民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社会转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宪法的某些方面出现了一种“庸俗化”的倾向。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对于基本权利的保障也不是毫无条件的:因为违宪审查不仅攸关公民权利的保障,其亦涉及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乃至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故需十分慎重。为此,在法治发达国家,经过长久的经验积累发展出来一些审查的程序上或者实体上的基准,以判断论争问题或者法案的合宪性。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正是为此,本刊特向韩大元教授、郑贤君教授、莫纪宏研究员、屠振宇博士、杜强强博士、王贵松博士研究生、柳建龙博士研究生等约稿,就违宪审查基准展开探讨,以期对中国立宪实践和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