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4383篇
科学研究   65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87篇
综合类   21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PPM脉冲位置调制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具有编码简单、能量传输效率高的优点。该文介绍了PPM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电路的原理图、实验步骤和仿真结果。在Max+plus Ⅱ件下,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在FPGA上实现了系统设计。经过仿真和测试,实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此课题适用于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数字逻辑电路EDA综合实验的选题。  相似文献   
93.
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94.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95.
赵云祥 《华章》2007,(9):231-231
覆岩离层注浆这一技术在我国一些煤矿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寻找离层可能发生的位置以及离层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困难、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岩层移动及破坏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可能发生覆岩高层的岩层层位以及离层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动态地计算离层位置的基本公式,为在高层注浆技术中判断高层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为满足电液伺服系统用于科研和教学试验要求,设计了一种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实验台。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闭环控制传递函数,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系统仿真,得到系统伯德图、阶跃响应曲线、输入、输出波形图。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对输出量的位置控制,达到系统精度及稳定性要求,有效解决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关于实验研究的真空区域问题,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该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教学科研研究。  相似文献   
97.
阅读理解类试题的文字叙述一般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易梳理。因而应使学生搞清楚试题中各种量的关系、位置特征或数量特点,并根据试题昕问去作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98.
高怀勇 《中学理科》2002,(9):15-20,46
二、要点说明 1.质量(m或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对一个确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99.
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在譬喻修辞上的表现,可以论述者很多,而本论文则锁定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本体、喻体皆为视觉形象者,与新诗中本体为视觉形象,喻体为听觉形象与心觉者作一比较,来考察其中的相通与相异之处,其共通点在于,不管喻体为何,一个譬喻修辞就是一个意象,因此就能彰显出主、客之间的对待,并突出譬喻中的本体,也可以说就显示了作者对本体的认识、但是就其相异处而言,魏晋南北朝诗歌主要以视觉形象比拟视觉形象,较着重于“形似”、“以易知说明难知”;而新诗有时以听觉或以心觉来比拟视觉形象,则较着重于“神似”与“创新”,以及因知觉、心觉相沟通而造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创伤性近侧指间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1995~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病例进行回顾,指间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根据关节内外粘连的不同因素进行松解手术治疗。结果:创伤性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病变可分为关节内粘连、关节外粘连及复合性粘连。经过:(1)单纯松解掌板延长及屈指浅肌腱切断等手术。(2)手术加牵引术,取得了良好结果。平均改善关节活动度达100度(屈)(伸)-10度。结论:(1)创伤性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发生与早期处理不当有关。(2)粘连可以是关节内或关节外因素及复合因素造成。(2)手术治疗配合术后牵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