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正前段时间,由著名演员陈坤发起的心灵建设类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通过行走沉淀心灵获取正能量并传播给他人,得到很多人的呼应,在社会上反响热烈。现代人对于诸如"行走吧"、"行走学校"等这类特殊团体或学校并不陌生,对于"行走"这个词更是耳熟能详,真可谓妇孺皆知。而在古文中,这两字在释义上却迥然有别。现在,就为两字溯溯源。  相似文献   
22.
正本刊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农业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中国古代耕作与施肥辑要》一书涵盖了由周至民国时期的所有历史典籍。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中辑录了关于耕作与施肥理论及技术的条文,并补充完善注释,其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20余年间,作者三易其稿,终将555千字的《中国古代耕作与施肥辑要》呈现给广大读者。主撰萧道庸早年毕业于原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20世纪90年代有感于中国农业历史的悠久与浩瀚,携弟子辑录历代农书和史料中有关土壤耕作与施肥之记载,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23.
莫鹏燕 《出版广角》2015,(11):38-39
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步、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在农业生产上有一个先进、丰富、完备的技术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载体就是中国农书.农书为官府提供了农政思想参考,为百姓提供了生产技术参考,对中国传统农业起到了指航引路和加快发展的作用.关于农书研究综述,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农学视角进行总结,本文则是将各个学科关于中国古代农书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了从编辑学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农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égé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相关资料的效率,是本体技术在农史学科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25.
吴平 《出版科学》2022,(5):5-15
本文高度肯定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古农书出版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东南西北形成的古农书研究中心等有利古农书出版的环境,总结回顾了20世纪后五十年以及“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古农书出版的情况,同时分析古农书研究“边缘化”的缘由及现实。明确提出希望乘《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东风,挑战边缘化,用现代出版接续古农书生命。  相似文献   
26.
南宋的《陈旉农书》首次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江南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思想,实乃我国第一流古农书。其植桑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肥地和苎桑套种,并首次记载了桑树嫁接技术。其养蚕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育种,努力育出能眠得整齐的良种,精心打理蚕室,通过加温来控制蚕室温度,勤喂叶除沙和预防蚕病,盐渍藏茧,缫丝时勤换水等方面。其蚕桑经营思想为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通过精心养蚕、缫丝、织绢,“唯藉蚕办生事”,并以套种苎麻、纺线织布为补充,解决全家的赋税和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27.
秧马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提及古代生产工具秧马(右图,出自王祯《农书》),但没有作出解释。秧马最初由苏轼在武昌发现,并在江西、岭南、两浙等地宣传推广。长期以来,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8.
对《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猗彼女桑",历来注家是说法不一,分歧主要在对其中的"猗"、"女桑"两个词义的理解上。本文通过古今农书的佐证和文义的辨析,得出"猗彼女桑"不是一个农事行为的描述,而是劳作后事物景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29.
本文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啨g啨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ü排┦?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相关资料的效率,是本体技术在农史学科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