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4篇
教育   648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在晚年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为坚定和深刻。列宁晚年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系列思想,体现了列宁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与深入思考。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并运用到实践,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推动了我国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03.
《国家与革命》共有六章:第一章,分别从国家起源、特征、作用等方面,阐明国家的阶级实质。从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根据俄国的实际,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思想。第五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国家消亡的条件,并强调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04.
列宁“新经济政策”并非如人们所说的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的全新思考,而是一种对小农、中农、资产阶级的妥协和让步政策,是为了“重新转入进攻”的一种“退却”,因此仍然是权宜之计。其客观原因是当时国际环境不利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更主要是受到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影响,受到来自党内外的压力,列宁过早地宣布“退却”停止。这就不利于肃清“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左”倾错误,不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也为后来斯大林重新转入“进攻”开了口子。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发展中受列宁的建党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将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中国革命相结合 ,形成了一套建党思想 ,并为如何开展执政党建设作了有益探索。邓小平将列宁、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运用到改革开放中 ,形成了自己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为 2 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制定了总纲。从列宁建党思想的形成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提出 ,遵循的思路是一致的 ,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 ,建设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完成这一任务更加迫切和艰巨。党和政府要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文化建设。在经济建设中要抓好商业这个中心环节,要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从小生产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和手段。在文化建设中,要吸取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成果。为搞好经济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此就要不断完善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们应对资本主义进行冷静思考,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再次丧失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一、大力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这是通向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二、必须奉行积极的"拿来主义",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