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4篇
教育   648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当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到严峻挑战,面临着“弱化”甚至“边缘化”风险。以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为指导,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地位、创新话语表达、加强精准渗透、优化舆论生态等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对新媒体时代强化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十月革命以后,建设苏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巩固布尔什维克政权的重要条件。列宁认为,苏俄农村文化建设是苏俄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必须以其为突破口促进苏俄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但农村文化建设仅凭农民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因而必须通过"文化下乡"的方式,把专家、教师等文化人才,城市党支部等文化团体,书籍、学校等文化资料及设施引导至广大农村,借助城市的先进文化因素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3.
1827年,普希金结束流放生活,徊到彼得堡。1828年初,他爱上了美女奥列宁娜。 安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奥列宁娜(1808—1888),出身贵族家庭,父亲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奥列宁当过公共图书馆的馆长、艺术科学院院长,此时是三等文官、国会议员,  相似文献   
34.
列宁的哲学思想更多地带有国际性特征,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则具有突出的民族传统性;在实践中,列宁走的是“以城市工人武装起义推动农民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则采取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形式,分别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各国变为现实;他们分别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又因各自的某些局限性而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35.
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见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己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说一句狠话:你白活了!  相似文献   
36.
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在国际交往中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列宁提出的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召开的热那亚会议的成功实践,至今具有指导表义。  相似文献   
37.
38.
39.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他把自己创立的学说称作科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吸收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努力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0.
历史与美学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方法.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一文中对托尔斯泰创作的评价就是遵循着这一原则.而列宁的独特之处在于分析了托尔斯豢创作中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历史反映,更重要的是这种双重性正是使托尔斯泰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生命力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