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31.
32.
每到夏秋之际,人们部盼望有个温馨宁静的夜晚和甜蜜安详的梦乡。然而,嗜血成性的蚊虫(图1)。每到黄昏开始。群蚊口带钢针一样的利器,哼哼齐鸣,造成“动聚众而成雷”声势,向人畜袭来。唐代诗人刘禹锡对蚊虫“沉沉夏夜兰堂开,  相似文献   
33.
两次游一地,苍鬓诉人生。中唐诗人刘禹锡面对桃花感慨万千,十年人生。以铮铮铁骨傲视苍穹。  相似文献   
34.
刘禹锡夔州刺史之任,作为其贬谪生涯的继续,虽然难免于弃置天涯之感,但综观他夔州刺史任上的政治治理、个人交游、诗歌创作诸事,他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勇于面对现实,以事实上专治一州的治平心态,不忘初心,调适心情,始终保持了对自己政治信念的执著坚守。  相似文献   
35.
刘禹锡把教育视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基,主张增加经费,发展地方学校,以培养合格的人才,并提高社会文明精神的水平。探讨刘禹锡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以丰富对唐代教育的认识,并为当代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深秋时节,再次有幸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从他耶平静、亲和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又得到了新的收获。《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千古名作,余老师先由作者的一首古诗《秋词》引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深读本篇课文,从文本中读出了不同的味道。  相似文献   
37.
正背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与前景相对应,就是人们意识对象所依托的"土壤"——即背后的衬托之物。主要作用是渲染主体的最大效果和作用,起支持作用。所谓背景资料就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它既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课前提示、课后补白、页下  相似文献   
38.
龙舟竞渡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民间娱乐与竞技活动,诗词中的表现虽然不多,但依然有刘禹锡《竞渡曲》、张建封《竞渡歌》、元稹《竞渡》等佳作传世。相较于这些长篇,北宋词家黄裳的小令《减字木兰花·竞渡》仅四十四个字,显得明快轻盈,尤为引人注目。词云: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相似文献   
39.
正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并且能够出现在数词或者代词后的黏着词。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一个分支,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丰富的量词,这也是汉语同其它语言相比显示出的一大优点,因此,量词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量词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关于量词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一直以来量词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量词相对于其它词类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近几年来,研究者对量词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0.
在古代,杨柳和离别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柳”谐音“留”,所以古人在分别时以折柳相赠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挽留和不舍在唐朝,这一行为更为流行,在那些赠别的诗篇里,杨柳的字眼触目皆是:“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江上东西离别饶,旧条折尽折新条。”(姚合)……下面选的两首关于折柳送别的五绝,虽然短小,却蕴舍非同一般的深情厚谊,悉心体味,才能理解它们的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