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51.
“青”一般可以指三种颜色。一指绿色。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指蓝色。如《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指黑色。如《书·禹贡》:“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  相似文献   
352.
诗的理趣     
清人沈德潜说.“诗不能离理,而贵有理趣。”(《清诗别裁》)这里说的理趣就是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古人观察事物,深入而细致,或因事见理,或感悟变迁,或抒发感慨,借助诗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相似文献   
353.
洗心亭记     
刘禹锡 《学语文》2003,(24):29-29
  相似文献   
354.
这是公元八二六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返洛阳,在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的席间唱和。诗词唱和,此唱彼和,相互酬答,是人们特别是文人骚客由来已久的雅兴和礼节。唐代张籍有两句诗将即席唱和的情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  相似文献   
355.
《中学语教学》2006年7期上发表胡延永的章《“调素琴”怎谓“无丝竹之乱耳”》,认为刘禹锡《陋室铭》是“表达其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而“厚素琴”、“薄丝竹”的原因是“丝竹”乃达官贵人的音乐。对于前,笔深表赞同,但不敢苟同对“丝竹”的理解.因为“丝指弹弦乐器”.而“琴”作为古代的弦乐器(最初五根弦,后加到七根弦)就属于丝之一。经过了一番索考,笔认为作抚弹的素琴本是取典陶渊明.可谓琴本无弦更无声.安得宫商乱耳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56.
何传跃  蔡静 《新高考》2007,(4):9-11
名篇名句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评分的标准来看,语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便不得赋分。而不少学生对名篇名句中的音近形似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和混写现象,今辑录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岸、暗、黯(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二、弊、蔽、敝(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3)因人…  相似文献   
357.
遍检古今学人诗文论著,对于刘禹锡创作《竹枝词》的创作时间地点说法多种,其中作于元和年间、地点为朗州的误说占据主流地位。而比勘各种材料,《竹枝词》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创作地点为夔州的说法比较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358.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和州时所作,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借其所居陋室,来表现自己的节操和情趣。  相似文献   
359.
邓怡红 《现代语文》2007,(12):85-85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歌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诗歌描写了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昨日之风光,  相似文献   
360.
金陵,古地名,又名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即今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它逐渐失去繁华,成为诗人骚客寄慨言志的怀古话题。那些诗词名流,登临金陵胜地,使不免兴起满怀思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新编按高中《语》第三册“阅读”第三单元就选录了两首咏金陵古都的诗词——刘禹锡的《石头城》(以下略作“刘诗”)与王安石的《桂枝香》(以下略作“王词”),一为唐诗佳作,一为宋词名篇,情景交融之笔法备异,而怀古伤今之情感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