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待"、"得"二词,义有关连;"待得"一词,又系"待"、"得"联合而成.然而历来字典辞书的有关解义,颇多疏失.<汉语大词典>谓"得"有"待,等到"之义的书证材料,时间偏晚;谓"待得"的"等到"义,书证材料的时间亦偏晚,且一条材料的文字又似有误.故今略作疏解,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38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是古代诗歌中写秋景的绝唱。严阵的《绝唱》与《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83.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取象与造境上匠心独运,技法高妙。他善于剪取寻常景象、时空意象及历史典故入诗,从而形成了凄清隽永、豪健悲慨和意切情真等不同的意境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84.
闫伟哲 《文教资料》2009,(27):10-11
"诗仙"李白诗风豪放飘逸,"诗豪"刘禹锡诗风刚毅雄豪.刘禹锡在追求建功立业和独立的人格、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恢宏壮大的景物描写等方面都承袭了李白的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85.
庄国岳 《现代语文》2009,(11):27-28
桃花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唐人尤其为胜。作为中唐杰出的诗人,刘禹锡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个诗派之外独具一格。其诗以桃花为媒介,表现特定时期特定的精神面貌。显现"诗豪"风貌。  相似文献   
386.
唐代诗人刘禹锡,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因他参加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  相似文献   
387.
诗文诵读     
礼运(节选)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相似文献   
388.
周莹 《科教文汇》2008,(6):185-185
“境生象外”是唐代刘禹锡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其中“境”的实质乃是“象外之象”。而此种由“境”所产生的“象”并不是某种局限的“象”,而是通过实在的有限的形象所形成的无限的“象”。这一有形到无形的理论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美学命题。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图形和文字两大设计元素在有限的视觉载体上传播一定的信息内容。“境生象外”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视觉传播的力度,在受众心中形成更大的回味空间,从而达到某种意义形式上的互动和沟通,  相似文献   
389.
王颖丽 《科教文汇》2008,(30):228-228
盛唐诗风多崇尚风骨,豪迈壮阍,被后人赞誉为“盛唐气象”和“盛唐之音”。这种空前的气象到了中唐已消失殆尽,余音难继,但此时却出现了一朵奇葩—刘禹锡,他的诗风颇具盛唐风范,清俊豪迈,颇有风骨。风格即人。刘禹锡之所以能写出如此之诗,主要是其刚猛、坚毅、乐观的人格特征所决定的。而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又与其特殊的文化修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90.
刘禹锡《竹枝词》是唐诗中别开生面的佳篇名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其流传至今的两组《竹枝词》来分析,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浓郁的民歌风味、优美的诗歌意境、强烈的抒情性和显著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