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从1956年开始写作,到1987年结束创作,张弦的小说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内,张弦共发表二十几篇小说,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他惯以个人真实感受为出发点,反思社会,参悟人性,使其小说在主题揭示上呈现出情感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反叛性。以张弦十年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张弦小说创作主题的阶段性演进与流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弦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82.
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的学习行为和与人相处的态度,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家庭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长期以往,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反叛的性格,最终受到伤害的就是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3.
挪威剧作家享利克·易卜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剧内蕴着深刻的社会性和伦理意义,这些都体现在具有两极对应关系的人物形象中.本文就“精神反叛”、“社会批判”“家庭婚姻”三个方面分析易卜生刻划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4.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享誉文坛 ,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 ,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 ,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鬼作家》作为菲力浦·罗斯的重要作品“朱克曼三部曲”的第一部 ,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因而常被解读为作者对自己创作意图的辩解。但是抛开这种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 ,转而探求主人公朱克曼抉择背后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体会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朱克曼和作品中另一主人公艾美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定。他们的探求与挣扎代表了这一代犹太人在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中的犹豫彷徨 ,折射出作者对背负着沉重历史的犹太民族的心态的深入了解和对该民族出路的孜孜探求。隐藏在作者反叛嘲讽的声音背后的是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86.
石评梅是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文坛的一位极富才情、极具现代精神的女作家,她禀着爱与牺牲的精神,关注和忧悯众生,寻求社会改良之途;以大胆反叛封建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书写时代女性对人生和社会的积极思考,其人其文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7.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却忘记了犯错误也是孩子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  相似文献   
88.
田江华 《文教资料》2008,(16):18-20
<鲜血梅花>是余华先锋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一,其对传统文体的颠覆,对复仇主题的消解以及对个体生命的观照使小说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小说对环境的隐匿则使对文本的深层解读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89.
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呼啸山庄》的主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借老、少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的描写,表现了自然之爱与社会之爱,自然、自由的生活与充满压迫、偏见的世俗规则的秩序化社会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反叛社会、返回自然”的主题。  相似文献   
90.
对于鲁迅的评论,多是一些远视眼、近视眼.多是一些戴高帽、穿小鞋的,想把鲁迅存入银行获利息的人,所以尽管评论漫天飞,但有价值者寥寥无几,为了让鲁迅先生的灵魂安息,本文将用鲁迅的语言再现鲁迅.用常人的眼光看待鲁迅,感受鲁迅,走近鲁迅.然而,他不是普通的凡人,藏克家说:"有的人死,他还活着"--鲁迅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