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4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本文应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从叙述声音的角度入手来解读《琥珀》,发现《琥珀》中应用了“作者型“叙述声音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风尚,这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2.
主持人的话     
正本期三篇研究张爱玲的论文,前两篇论文从叙事学出发:一篇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叙事",一篇研究张爱玲小说《色戒》是如何被改编成电影的,凸现了从叙事学角度研究张爱玲文本的重要性。文学本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创造活动,只有回到这个层面上来认识文学,才有利于真正揭示创作规律,帮助读者深入创作技巧的层面去欣赏文学作品。一味地进行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分析,确如韦勒克所  相似文献   
423.
刘慧 《新闻世界》2013,(5):73-74
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是备受关注与饱受争议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本文引入叙事学理论对该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24.
郭宇 《新闻传播》2013,(8):156-157
以新闻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为切入点,将中新社在"走转改"背景下开设的"新春见闻"专栏新闻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叙事学"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进行探究,分析其新闻报道特色,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25.
转述动词是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中的重要成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是构成小说人物语言的核心内容。借助语言学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使节》男主人公语言中的转述动词。通过研究发现,转述动词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述动词提供了信息的来源并通过这些转述动词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26.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新流派,即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新学派是由女性主义文评和叙事学相结合形成的.之所以称之为新流派,是因为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将作品语境化,将具有政治性质的文章以叙事结构表现出来.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相交点来分析《最蓝的眼睛》中莫瑞森的叙事艺术,此外,莫瑞森作为一名女作家,所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政治化思想.在《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策略上可以充分展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充分阐述了黑人女性生命的扭曲是由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造成的,黑人女性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意志和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我的.  相似文献   
427.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人教版七年级下)通过叙述一件日常小事,“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最后“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形象晓畅地揭示出人生面临抉择时所遭遇的无法化解、具有形而上意义的两难困境。不作出选择,人生未来的路无法展开:而一旦作出选择,则意味着另外千万种人生的可能将同时失去。再者,也许就因为那作出选择时短暂而又神秘莫测的一秒,“我”漫长的一生就会随之而被注定。  相似文献   
428.
叙事学为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近世叙事文本,是促成中国近世叙事文学文本意义再生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研究者的理论愿景与操作手段,对叙事学视域下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梳理,并认为在叙事学视域下开展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研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尊重中国近世叙事文学在文化思维和话语表述方面的特殊性,二是确保叙事学理论对文本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429.
检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创世说和创作论的异同,寻求不同文化框架中不同的创造模式.认为中国的创造模式孕育的文学家或艺术家不是西方模式所推崇的全知全能的创造者,亦非"述而不作"的、被动的传述者,而是一个有首创精神的革新者.在描述这一创作模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讨论金圣叹的作文者说,通过对事与文,文心与文法,忠与恕等概念的描述,考究金圣叹对作文者本体意义的界定及其在构建叙事文本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30.
何峰 《黄山学院学报》2003,5(2):47-49,56
该文指出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和被接受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的好奇心和一般性的了解到思想情感上的认同和艺术上的模仿,再到作品内涵及艺术手法的细致分析、比较研究和哲理性思考。中国学界对卡夫卡的研究先后运用过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和叙事学等研究方法,存在“抗争说”、“软弱说”、“原型说”、“归宿论”、“象征论”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