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4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通过分析《阿Q正传》复杂的叙述者的身份、叙述态度以及文本复杂的叙述结构来探讨《阿Q正传》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472.
张飏 《英语广场》2024,(8):69-72
《喜福会》是一部典型的人物成长型小说,从人物的视角和声音层面来看,小说讲述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共情与和解的故事;从作者的视角和声音层面来看,小说展现了作者谭恩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华裔女性多元身份构建的独特感知力和洞察力,可以看作是作家自我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473.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已经发表了4部小说。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谭恩美系列小说中的华裔女性人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语权威"。为了实现这种权威,谭恩美在其作品的叙述中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传统的作者型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以及较为现代的集体型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474.
475.
童莉  胡旭 《新闻世界》2009,(12):17-18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日报农村版》教育版的叙事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6.
叙事学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争论:人物和故事,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亚里士多德两相权衡后得出结论说,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随后,小说的发展则使答案的钟摆指向了另一边。如今,争论依然在继续。虽然学者们始终无法就“故事”和“人物”的排序形成共识,但对于两者的关系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即故事必须与人物相伴而行。换句话说,故事的讲述离不开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477.
随着我国电视剧作品越来越多的面世,研究电视剧叙事的著作也越来越多,并且大多是从西方叙事学的角度进行。我认为,中国电视剧叙事的理论基础,应该从中国本土的叙事学理论中寻找。提出此观点并不是不同意用西方的叙事学观点来研究中国的电视剧叙事。西方的叙事学的确有它可取之处,只是在运用西方原理的同时,一定要想到,中国电视剧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产物,也应该从中国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电视剧的叙事。  相似文献   
478.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对《如果国宝会说话》进行分析,从叙述风格、叙述视角、叙述交流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叙述风格上,该片呈现出碎片化、拼贴化、网语化的特征;在叙述视角上,该片选择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段,通过光影图像的美化、声音效果的渲染,剪辑手法的设计,传递情感体验讯息;在叙述交流上,该片文本对受述者采取了"显性化"处理方式,以求达到比较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479.
《新闻界》2018,(5)
"现在"与过去的某个时刻之间总是存在"暗合",在作为历史的新新闻主义与当前新闻业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暗合"。而当前新闻业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危机,即新闻业缺乏对不同媒介的融通观念。实践表明,新闻是可以依存于不同媒介之中,因此,调和当前矛盾的办法是利用跨媒介叙事学的研究来弥补"媒介"观念的缺乏,也即走向跨媒介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480.
敦煌变文在叙事的过程中以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为基础,同时进行了第三人称人物限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人物限知视角的切换与流动.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限知视角的不断切换与流动,形成了敦煌变文独特的多角度叙事视角的特色.在这里,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能够掌控全局,摆脱时空的束缚,在复杂的事件中清出一条线索来;而限知叙事视角又可将叙述者与角色人物充分融合,透视人物的心灵.两种类型视角的交叉使用,形成了一种叙事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