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76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古代文学是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术积淀深厚、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聂文郁、姜书阁等学界先贤的开拓奠基,后继者孜孜砣砣的辛勤耕耘,本学科现已形成了具有脉络清晰的学术传承和鲜明的学术个性,梯队健全、业务素质过硬、科研成果丰硕的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22.
滦阳别墅癸未 滦水犹未涨,扁舟易渡河。虚轩恒好在,隔岁又相过。树下风延爽,花间鸟弄歌。雨催晴亦可,不必较如何。 癸未: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虚轩”二句:空闲的屋子经常完好地保存在那里,隔了一年又相过从。 “雨催”二句:下雨或天晴都可以,无需计较什么。  相似文献   
23.
浅谈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审美精神、健全的人格塑造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从文学的终极本原、文学作品的本原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三个方面对刘勰的文学本原理论进行了阐述。刘勰文学本原理论的突出特征是把文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认为文本原于道,圣人借文显现道。作为道之文的“经”是文存在的语言家园。  相似文献   
26.
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要重振雄风 ,除了传授知识外 ,最重要的是要体会 ,不仅要去体会他人的人生经验 ,更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体味 ,这就是文学与科学的不同 ;学习文学史的真正目的 ,是了解文学的真正内涵———人文精神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 ,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以现代教学方式为辅 ,让古典文学课堂成为荡漾生命激情的海洋  相似文献   
27.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古代文学表现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即:“大一统”思想指导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在“民为邦本”基础上的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以追求完美为前提的忧患意识。如果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河南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赵宋王朝的建立为界,前后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在这个阶段中,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降居次要地位。而河南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倾向,以至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8.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深化了对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9.
古代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面对一篇作品,初学者往往比较茫然,不知从哪儿人手进行分析;即使做些分析,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后便无话可话,难以分析得充分透彻。下面简单谈一些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或许能够帮助初学者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30.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