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56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较多,各年级每册教材中至少要安排五首古诗,这些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十分困难。而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根本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老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的探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读中诵,在趣中悟,在情中演等,收效较大。现以我教学《小儿垂钓》为例:  相似文献   
72.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73.
从“断竹、续竹、飞土……”的原始时代《弹歌》到唐宋元明清的浩瀚诗海,随处都可以欣赏到“美”的鲜花。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有的古诗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古诗则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从美学角度来说,“浓妆”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往往更  相似文献   
74.
针对当前古诗"独立无序"的组篇现象与"重意思轻意象"的不当教学方法,尝试梳理建构研究主题类化的古诗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集聚型群组,通过"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营建"的研究路径,让古诗的学习走向"言""意""象"三者的圆融共生,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在成长中植下中国诗词文化的种子。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借鉴"抛锚式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古诗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突破古诗教与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师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构建新型探究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6.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而中小学古诗教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建构主义为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导。本文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提出了改善古诗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  相似文献   
78.
古诗词赏析是教学和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如何读懂诗词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以为从标题人手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因为标题一般可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提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古诗。因此,标题其实是阅读古诗进而鉴赏古诗的一个切人点。正所谓万诗题入手,抓题作文章。  相似文献   
79.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的课本上抄满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古诗的逐句翻译、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说“这些都是要考试的,老师要求我们逐字逐句背出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实际上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80.
历年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然而学生得分普遍不高,要么是读不懂,望而生畏,不知所云;要么是说不清,雾中看花,词不达意;要么是答不全,顾此失彼,力有不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