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3篇
教育   368篇
科学研究   74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有这样一条路,没有路牌,却是400多位唐代诗人用1500多首诗歌铺成的人文山水走廊。有这样一条线,长几百公里,覆盖2万多平方公里,虽沉寂千年,却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一样回响着文化遗韵。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在这条诗歌路上,一座座耸立在云雾缭绕中的灵性山峰,一条条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古驿道,来自唐代的诗人们在此纵情自然,往来唱和。如今,这条唐诗之路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新昌等沿途县市已组建起  相似文献   
72.
2004年5月,一部纪录电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就是《茶马古道》。110分钟的影片用一种异常宁静和朴实的手法如实地再现了那片土地和与之相依存的原生居民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我们也能从田壮壮平静的视野后感受到他那深藏着的激越的艺术心灵。  相似文献   
73.
徐云龙 《兰台世界》2008,(11):68-69
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绚丽的民族文化,云南具有与中原同样的发展过程,走过了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传情、民间信使、民信局、驿站通信、大清邮政的历史阶段.云南通信又具有民族地域特征,芭焦信、火炭信、鸡毛信、茶马古道,伴随着边疆民族走过了悠悠岁月.云南古代信息传递,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74.
日出日落     
一在比平常稍凉的水中游过泳,腿脚会显得略洁白些。莫非蓝色的海底有一种又白又凉的东西在流动?因此,我觉得秋天是从海中来的。人们在庭园的草坪上放焰火。少女们在沿海岸的松林里寻觅秋虫。焰火的响声夹杂着虫鸣,连  相似文献   
75.
在加拿大一所小学的拼图课上,老师用赞赏的目光浏览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请大家谈谈拼图作业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76.
《红领巾》2008,(4):13-13
童童的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那些同学有“敲诈”嫌疑,二是童童有“贿选”嫌疑——为当选副班长“笼络”同学。童童是不是在班干部选举的时候,搞了点小动作呢?是不是答应了某些同学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呢?要知道,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头衔,还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好干部要帮老师排忧解难,可不能帮着同学欺骗老师哦。  相似文献   
77.
《红领巾》2008,(6):23-23
当人在恐惧、害怕的时候,容易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说法和建议,而不加以科学的判断和必要的思索,这样的盲从是很有害的。童童在处理蜘蛛这事上,没有盲从,这一点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国唐代白居易所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前半首。其后半首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不一定尽为人知了。此诗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又以草喻情,贴切自然地表达了朋友之间永恒的情谊。诗句也道出了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即使有着旺盛活力的野草也得“一岁一枯荣”。  相似文献   
79.
以今天普洱市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普洱茶走出普洱、走向中原、走向世界、芳香天下的主要通道。而哈尼族则全面参与开拓了这一普洱连接世界的古道。通过考察哈尼族与“茶马古道”的关系,从这一侧面为普洱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