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1.
由《扬子晚报》和《全国优秀作文选》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颁奖活动于2010年初在南京大学科技馆大礼堂举行,史铁生、铁凝、余秋雨、肖复兴、赵丽宏、秦文君、黄蓓佳、梁晓声、曹文轩及韩寒十位作家上榜。  相似文献   
112.
关于欲望     
胡秦葆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撰文称,人生在世,忙忙碌碌一辈子,为了什么?滚滚红尘,永远是喧嚣热闹,无止无休,像一出永远演不完的戏剧。是什么支配着人们忙碌奔波?史铁生认为是——欲望。“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史铁生对此命题的感受自然是强烈的,他认为,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面对双腿残疾,  相似文献   
113.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史铁生的《合欢树》似乎不能够说这是一篇有创意的新篇,甚至标题就给人以平淡无奇的感觉,但是这篇文章却早早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并被作为歌颂伟大"母爱"的典型范文。  相似文献   
114.
《我与地坛》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吟读的美文,史铁生以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由此,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5.
一名今年夏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谈及中学语文课时说了这样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语文课至少不能让学生厌烦,不能让学生一无所获。同样一个作者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教,对我的影响真可说是天壤之别。初中时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样一篇能感动学生的文章,老师作了一点客观的叙述,只说:‘这是怀念母亲的记叙文,读后要弄清楚叙事要完整,有头有尾。’课就这样流失了,心中未留下半点痕迹。她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讲一讲、轻描淡写地讲一讲与己无关的事。高中学史铁生的《合欢树》,老师教得激动万分,甚至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坦露在学生的面前,用自己刻骨铭心的体验剖析史铁生的心灵倾诉,在大难临头,精神濒于崩溃的情况下,母亲是最无私最有力的支撑和抚慰。两年过去了,老师唏嘘的神情和文中一个个形象镌刻在我心里,我第一次认识了邻居的真挚情谊,我第一次感受到亲情的无私无价,‘悲伤也成享受’,那无言的悲痛常在我脑中萦绕。后来,我自己也去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只有一种平面的感觉,缺少了老师教《合欢树》的震撼。老师教课总要有点打动学生心灵的话啊!”  相似文献   
116.
于漪老师说过:"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时刻不忘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机地融合德育和美育,三位一体,课就立体化了.立体化多功能,就是对人多方面培养,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能明显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9)遵从这一思想,我在上<我与地坛>时,设计了一些学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7.
困境、磨难犹如人生的老友,时时伴随。对待困境、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只有主动迎接磨难的人,才能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以坦然的内心面对磨难,战胜磨难。困境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逃避困境,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8.
欣赏生命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我的小辫上插几朵蓝紫色的喇叭花,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泥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  相似文献   
119.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点,寄寓哲思,超越语言,具有建构哲思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史铁生创作中的生死主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铁生的全部创作中,生与死、命运与人生的思考一以贯之。本文通过对史铁生作品的文本细读和分析,揭示出作家通过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体悟。史铁生作品中对死亡似乎存在着颇为矛盾的两种态度,存在着一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千方百计的选避。另一方面却是对死感到无比的亲切并以死作为无上的福祉;而“生”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既是荒诞、偶然、宿命,是不可克服的人类困境,更意味着一种过程,意味着认真地执著于活着而超越生死!于是,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着痛苦的拉锯战和艰难的抉择,认真地体验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