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79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5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周恩来1913年(15岁)入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念书。 南开学校创办于1904年,初名敬业学堂,后改为南开学校,1919年设大学部。南开大学培养了许多人才,是我国著名的大学之一。 1915年8月30日南开学校校报《校风》创刊,为周报。《校风》由学生主办,每学期改选职员一次。担任学生社团“敬业乐群会”会刊《敬业》主编的周恩来,1916年1月4日被选为《校风》文苑部部长,3月兼任纪事类编辑,8月又被选为总经理兼编辑部纪事类主任。纪事类主任负责新闻报道。据《周恩来早期文集》提供的材料统计,从《校风》第23期到38期,  相似文献   
122.
1921年1月5日,周恩来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了英国首都伦敦。周恩来认为“伦敦为世界之缩影。在伦敦念书,非仅入课堂听讲而已,市中凡百现象固皆为所应研究之科目。”  相似文献   
123.
人可 《上海集邮》2008,(6):15-15
曾家岩周公馆(图1)坐落在重庆渝中区中山四路东端的尽头,占地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1938年底,中共代表到达重庆后,为了便于工作,翌年初,邓颖超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用了曾家岩50号主楼的底层和三楼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为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它背靠嘉陵江,门前是狭小的小街,大门右侧百米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毗邻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部分人员离开重庆前往南京。  相似文献   
124.
125.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阐发为“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方法论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发展为“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的工作方法;又提出了“求同存异”、“努力寻找共同点”来解决各种矛盾,并强调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6.
【正】把学生班集体建设成为政治过硬、组织健全、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对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培养优良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优秀班集体成长规律,培育优秀班集体典型的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借鉴和运用学习型组织、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学习型班集体成员和班集体共同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开展班集...  相似文献   
127.
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在该校毕业同学录上有一篇周恩来小传,篇名为《周恩来君》。其中,对周恩来的评语是这样的: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于万苦千难中多才多艺;善演说,能文章,工行书,长于数学,毕业成绩仍属最优。这则评语的作者无可查证,有人说这是当时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的原创。其实,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则近一个世纪之前的老评语今天读来仍让人  相似文献   
128.
4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他的真实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国——一个仍和美国愤然相对的东方大国。也许是仿效马可·波罗700多年前打开中世纪欧洲通向中国大门的冒险之旅,这次绝密行程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经过之后48小时的访问,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40年后,同样炎热的夏日,这位望九老人,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时,隔着浩瀚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大国——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已走过重启交往的"不惑之年",正在致力于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虽然不时仍有争吵和龃龉,两国也从不回避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上的巨大不同。双方都珍视40年前那个历史性时刻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9.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道1953年,中共中央制订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30.
周恩来、邓颖超是一代伟人,两位楷模。他们的丰功伟绩、高尚品格,举世公认。不仅如此,他们还倡导了一场移风易俗的丧葬革命。他们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是,他们的高风亮节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