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99篇
科学研究   101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规律。”为什么“都容易”?因为滥用权力的负效应与人性的恶性负效应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一旦它们碰上良机杂交后.作为有权者的私欲.很快就会像掺人“酵母”似地恶性膨胀开来,进而必然形成腐败的逻辑:权力负效应 执政者私欲 私欲“发酵”=贪官。于是便出现腐败的逻辑循环:“抗拒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腐败的权力必然抗拒监督。”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语言表达及经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新闻的语言问题之前,必须对新闻活动的性质作一个解释.从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关于精神科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旨在征服自然的自然科学之外,还有陶冶人心、教化人类、在不同世代和民族之间促成沟通的人文科学,它也是精神科学的主导.伽达默尔指出,要"在经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法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那种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真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在紧张奔赴高考的路上,各种大大小小的目标伴随着大家,形影不离。尤其是进入高三后,面对升学,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各科的成绩全都要显著增长l成绩增长无可争议算是高三学习的最重要目标,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目标同最后的目的——高考取得好成绩、选择理想的专业和学校息息相关,因而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4.
凭借技术的、诊断性的、工具性的语言来对待孩子,实际上就是在精神上放弃孩子。父母或老师如何看孩子?有一种独特的、教育学的方法吗?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看孩子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为看是一种感官行为,难道我们不都是以相同的方式看孩子吗?比如说,我们看见的是同一个面貌、同一个动作、同一个孩子在跳绳或画画。  相似文献   
15.
一叶一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现的哲学现象.因而在生物的世界里,不同植物的叶子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依据叶子的特征去鉴别植物的种类. 那满身尖刺的仙人掌,厚实的身体是它的叶子吗?让人流泪的洋葱,它的叶子去哪里呢?其实每种植物的叶子都有自己的形状,这是它们在千万年的自然选择与不断进化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中,作文是分值最高、权重最大的一道题,可谓举足轻重,万众瞩目。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亮剑作文,决胜高考,下面笔者就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类常见文体推介几条增分策略。一、记叙文写作记叙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中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一)立意要有一点深度高考记叙文佳作恰似一枚橄榄,它在立意上的最大特质是"有嚼头"——越细细咀嚼,越百味俱生。为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作家雨果有一段名言:"有比大海更辽阔的景色,那就是天空。有比天空更辽阔的景色,那就是灵魂的深处。"什么是人的灵魂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由灵魂和肉体两大部分组成,灵魂对应的是理念的世界,肉体对应的是具体的世界。这样,人就有了两个来源:精神和物质。因此,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矛盾体,在他身上精神与物质纠缠在一起,正因为有了矛盾,人的生命、生活才展现出无比丰富  相似文献   
18.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必修四杂文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美国哲学家弗罗姆。课文共十个自然段,三千多字,是融哲学、心理学于一体的议论文。作者专业而理性的分析让我们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了更深沉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更能体会此文思想的深度。考虑学情,学生已是高二,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已经相对熟悉,分析起来难度不大。而此话题又能让学生觉得熟悉并且有话说,虽然某些观点较为陈旧,但正因此让学生能够有所创新发挥。我相信这堂课定会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8月,教育部明令取消"小升初"与"奥数"挂钩,推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这种反对培养"功利型"考试机器的做法一时让很多人拍手称快。然而,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更隐蔽的、以各种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培训班并未消失,这让广大家长们更加困惑:让孩子参加各种考试培训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使他们只能跟着老师走,为应试而被动学习;不让孩子补习,凭其  相似文献   
20.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