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的解读,历来的研究者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或探索其复杂的叙事艺术,或探索其虐恋—权利游戏,或探索其狂欢化诗学,而少有论者专章探讨《万寿寺》与唯美主义的关系。笔者即试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解析小说《万寿寺》,以期揭示出王小波在文本中流露出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62.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其童话以唯美主义原则为表征,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意境。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  相似文献   
63.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4.
1我要写出的第一句话是:向诗歌致敬!在我40多年的生存和体验中,是诗歌给了我爱好,给了我感动和深入时空的触角,给了我消除苦闷和困难的方式,给了我独立的爱和广泛的爱,以及品质完善的形式和思想高峰的攀登。可以说,如果没有诗歌,我就不会遭遇一种使命,也不可能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65.
《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以感性为美”的唯美主义艺术思想。本文从该剧的色彩、语言和意象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三者在《莎乐美》中的完美统一,以此来论述王尔德特立独行的唯关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西方哲学美学发展史的角度,对哲学美学作了一番系统的梳理,指出了各学派的特征及在哲学美学史上的地位。同时认为追求形式美的唯美主义是美学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体现,而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美学理论为唯美主义者提供了依据,是唯美主义的理论之本。  相似文献   
67.
唯美主义问世和流行以来,仿佛成为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概念。《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唯美主义》通过对唯美主义产生语境进行宏观考察,对唯美主义诗学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对唯美主义诗学理论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对应进行研究,对唯美主义思潮的本质进行分析,从而对唯美主义的边界和谱系展开了细致的探索。此外,《唯美主义》还对中西“文学自觉”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总体而言,《唯美主义》体现出原创性、反思性和深层次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68.
这里通过对魏晋时期乐论、音乐学作品及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阐述了音乐对学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音乐与学的交互影响,不仅共同规约了时代审美风尚,同时还影响了学理论和诗风格的转变。对学而言.此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乐器和音乐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学创作的题材。同时,受音乐的启发.诗创作的情感风格也由“雅”、“正”转而为“悲”、“艳”。  相似文献   
69.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其作品抒发了对人生:和美的浪漫主义的憧憬。他不遗余力地探索日本人传统理想之精髓,终于从历史悠久的关西町人文化中发现了日本古典戋.执著地加以追求.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70.
文章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似曾相识之处为切入点,把该小说与马隆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爱伦坡的文艺批评以及瓦特·佩特的唯美主义相比较,并分析了它们同作者个人经历与思想的密切关联,由此对该小说的文学渊源作出了大胆的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