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祖国的西部,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的风采。(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22.
朽木也可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教材释义:朽木不可雕,指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孔老夫子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们上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讲得起劲,却突然发现少了些什么。对,少了个人,是宰予。孔夫子忙让人去寻找宰予,一会儿,弟子回来报告说:老师,宰予在房里睡觉呢!孔子一听,勃然大怒,脱口而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瞧瞧,作  相似文献   
2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借对宋庆龄故居庭院内两棵樟树特点的介绍,表达了对宋庆龄高洁人品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之情。揭示人与树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难点。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揭示了樟树特点后,先简介人物的生平事迹,再追问"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达到理解写樟树即是赞美宋庆龄的目的。这种做法人为地、生硬地将人和树捆绑到了一起,即便学生领悟到了文章要旨,也是教师施以外力的结果。有没有自然巧妙地直击要害的办法呢?笔者思考再三,以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抓住文章的言语形式,使  相似文献   
24.
素材·语段在《小生灵要写出它的"灵性"》中,我们举的都是动物。其实,植物也有生命,也有灵性。我们这一期重点研究怎样写出植物的"灵性"。1957年《星星》创刊号上,发表了当时还不到30岁的诗人流沙河所写的一篇题为《草木篇》的  相似文献   
25.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他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成语"春华秋实"之意。"华"即古"花"字,"春华秋实"意即"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常用以比喻人的文采和品德。朱自清以此为名号,立志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26.
在汉语中,我们常常用植物名词来作比喻,让句子更加形象生动。比如我们常用"小辣椒"比喻性格泼辣的人,用"榆木疙瘩"比喻脑袋瓜不灵活的人。英语当然也不例外,也有用植物名词来喻  相似文献   
27.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也经常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对话。然而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比喻的用法在各自的文化中有着极为不同的意义,甚至截然相反,尤其是以动物喻人时。所以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其文化.了解与本土文化的异同,以免交流时引起误解.甚至造成矛盾。  相似文献   
28.
以物喻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即通过联想对比,发掘人与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某一种事物比喻某一种人。这样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特性,使其更为灵动,也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或精神更为生动、鲜明,物、人交融,各得其所,相映成趣,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以物喻人如何彰显人物个性呢?一、抓住事物特征  相似文献   
29.
<正>雪,是大自然独有的水的精灵。洁白、轻盈、美丽、素雅的雪,总是迎着凛冽的朔风悄悄地到来,又在融融的春阳下无声无息地离去,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所以,诗人往往钟情于雪,或以物喻人,或借景抒情,或状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变幻无穷。  相似文献   
30.
口语中常用动植物、吃、穿、用的名词或表示器物的名词来指称人,这种名词喻人现象是口语中最常见的富有表情色彩的语言现象之一。本文从感情色彩、类型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类名词在俄汉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