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恰逢国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肇兴,它不但是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选题的淘金地,而且为学者们进入并研究地方社会提供了路线图和资料库。地方志是研究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完善,新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为我们提供新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全息图片,以揭示地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不同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3.
晚明何乔远的《闽书》是福建省地方史志的重要文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校点这部地方志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具备明代以前各时代的名物制度、文人字号、室名别称等方面的知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经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的《闽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现于明代部分,重新考订17则明朝科第与人物传记内容。  相似文献   
44.
顾文若 《编辑之友》2011,(1):121-123
清代是我国修志繁盛期,名志迭出。其中光绪《山西通志》受到学界一致赞誉,被后人称为我国地方志之精品。光绪《山西通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归功于清代总体修志水平的高涨以及学者王轩与杨笃学养及辛勤努力。一清代山西修志的特点清朝是我国古代修志大盛之时,  相似文献   
45.
8月11日,扬州市档案局、方志办在邗江区召开全市档案方志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上半年的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市档案局、方志办全体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档案局(馆)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市城建档案馆、扬大档案馆、江苏油田档案馆、仪化档案馆馆长及市档案局(馆)、方志办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邗江区区委副书记陈家宏、区  相似文献   
46.
档案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47.
日前在宁波举行了首届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通报了我国新编地方志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修成三级地方志书6000余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约2万部,地情7000部,综合年鉴1500余种,名胜古迹志约400部等,已形成了大规模的方志社科成果群。  相似文献   
48.
《全国新书目》2011,(8):50-51
阎锡山(1883~1960),人称"山西王",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911年10月领导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后历任山西省省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主席等职,执掌山西达38载。1949年太原解放后,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随国民党退守台湾。  相似文献   
49.
《永乐大典》卷5770"沙、长沙府十九、诗文"有4800字出处不明的引文,研究者根据《舆地纪胜》与《永乐大典》这两部书的独特编纂体例,判定其即《舆地纪胜》今本所缺失的卷54"潭州"中有关长沙的诗与"四六"。这有助于《永乐大典》编纂的研究与《舆地纪胜》的辑佚,同时也纠正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50.
档案馆是与地方志联系最紧密的部门之一,档案馆参与地方志编纂必然涉及相关的著作权利益冲突。本文以地方志编纂中的多重职务创作关系为视角,从权利归属和行使、制度建设、订立契约等方面就著作权利益关系平衡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