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825篇
科学研究   22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81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分别从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性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三个方面,来略谈一下尝试场景模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结合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现状,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今后职业岗位融为一体,让中职学生主动开口在职业场景中SAY英语,用英语SHOW,在SHOW&SAY的过程中实现书本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基本满足他们上岗、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适应岗位。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结合学生英语基础和直接面向社会生活的现实,将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主动开口说英语,用英语SHOW,实现书本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64.
假设你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超级模特儿,计划拍一本具有纪念价值的写真集,你希望这本写真集的封面场景是在哪里拍摄?  相似文献   
65.
张成武 《教书育人》2007,(10):44-45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相似文献   
66.
《Go for it!》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初中英语教材。它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相比有许多崭新的尝试。它的编写理念、思路、结构、内容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是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材中的运用,更让教师觉得新颖。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ofor if!》的使用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中精彩纷呈。笔者在听课时遇到了许多难忘的场景,现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7.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入手 ,并联系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对话为语料 ,对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动态的解释 ,并试着对它的理论依据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68.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还不能完全适应高中复杂记叙文的要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左支右绌。从前面的两次作文训练来看,学生作文缺乏细节描写,没有场景感。  相似文献   
69.
什么是意象呢?有人解释为“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作的主观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字表达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我国诗词向来有创造意象的优良传统,不乏创造意象的高手。所谓“诗中有画”是对意象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70.
教育培养人和用知识来培养人,这就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然而,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起点上.我们是否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是否用真知来培养人?这几乎是全部教学问题的根源.其中,真知问题具有先在性,因为,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处理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知识与人的关系、人在教学中的命运以及教学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的确,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实际上,学生的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具有人性化意义的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