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2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刘伟侠  陈集双 《科技通报》2009,25(6):779-783
在自然感病的蚕豆中检测到2条主要dsRNA条带(dsRNA1和dsRNA2),采用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法(modified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M-SPAT)获得其全长cDNA,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它们编码的蛋白分别与已经报道的野豌豆潜隐病毒(Vicia crypticvirus,VCV)的复制酶(RNA-dependent RNAploymerase,RdRp)和外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相似度分别为99%和100%。序列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dsRNA1与dsRNA2组成野豌豆潜隐病毒中国分离物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42.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 (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 .除了哺乳类 ,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 .在鱼类 ,近 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 ,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二是近年来 ,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 ,如鲫鱼囊胚细胞 (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 ,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 .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 ,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 ,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 ,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 .其次 ,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 ,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 .再次 ,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 1 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包括鲫鱼IFN基因 ,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 ,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 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  相似文献   
43.
生物信息学在新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使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本从数据库、数据库查询、网络搜索工具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
为了构建人C6orf210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BL21中表达并纯化。采用RT—PCR扩增人C6orf210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1a—C6ort210。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与XhoI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显示获得全长为1188bp的人的CAiorf210基因片段。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1a—C6orf210转化E.coli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66000的融合蛋白。经SINS—PAGE、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诱导表达的蛋白为C6orf210。  相似文献   
45.
针对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点,在实验内容设置、教学安排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构建目标蛋白质的基因工程菌为主线的一套综合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项目系统化、课时安排连贯化,以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46.
据科学网2011年8月26日援引新华网2011年8月25日报道,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近日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转赖氨酸基因克隆牛,标志着世界克隆技术的又一次突破。该项目负责人李子义教授介绍,这头克隆牛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牛奶蛋白中编码赖氨酸基因片段转入"雌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基因克隆、细胞克隆、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克隆及动物个体克隆等四个方面对克隆与克隆技术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测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程中人α-防御素-1(HNP-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构建人HNP-1的克隆载体。方法:提取人单核细胞系(THP-1)的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获得cDNA,采用pBS-T克隆HNP-1。结果:用RT-PCR在THP-1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一条285 bp的DNA片段,与HNP-1 cD-NA片段大小一致。重组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获HNP-1基因克隆。另外,LDL可诱导THP-1细胞HNP-1的mR-NA表达增加。结论:HNP-1可能参与LDL的细胞氧化过程,成功构建HNP-1克隆载体将为进一步亚克隆到原核及真核的表达载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Na~ /H~ 逆向转运蛋白对植物耐盐起着重要作用,它利用质膜H~ -ATPase或液泡膜H~ -ATPase及PPiase泵H~ -ATPase产生的驱动力把Na~ 排出细胞或在液泡中区隔化以消除Na~ 的毒害。本文主要综述植物中Na~ /H~ 逆向转运蛋白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