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75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指出了周国强先生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错误,并对其作了分析或论证。  相似文献   
42.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成为20世纪中西之辩的主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4.
蒋金运 《文化学刊》2011,(6):158-164
以《约伯记》与《九辩》为个案,探讨中西元典包含的人生观,可以发现人类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在道德方面,《约伯记》求真——真即德,《九辩》求善——善即德;在正义意识方面,前者注重人类的乐于世俗的、浓厚的人生欢愉,后者注重人的坚强意志和温柔敦厚品质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价值的终极追求上,前者是利己的,关注的是个人的世俗化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个人的现实情感和生命体验突显和张扬,后者是利他的,关注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如何将人生价值寄托于人生理想的实现,将个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5.
叶仲秋 《广西教育》2022,(34):54-57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以《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探讨在小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读懂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剖析人物,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46.
邓伯超 《大观周刊》2012,(35):27-27,60
《啄木鸟现形记》一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鸟兽的内心活动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以啄木鸟为主线索和喜鹊对话,引出兽类的狂野不言而喻。最后还是凤凰最美把整个天空装粉的五彩缤纷,啄木鸟自愧不如现行。表达了作者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肯定和高傲之大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47.
《蜀中诗话记》是明曹学佺《蜀中广记》的一部分,分四卷,二百七十二条,内容主要涉及巴蜀籍及游宦巴蜀文学家之生平创作、趣闻轶事、掌故传说,兼与文学相关的蜀中风物民俗。不过,由于编选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精审和考覆,存在着误收、误判或考据、引证等类的讹误。文章选取其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辩,力图有所匡正。  相似文献   
48.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疑古”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顾先生的治学方法论有“中”,“西”嫁接的特点,他所选择的中、西两端的代表,一为胡适,一为崔述,顾先生“层累说”受到了崔述较深的影响,其治学方法也和崔述一样,一方面能够将史事的“原始状”与“传衍状”相分离,另一方面,亦由于过分强调史料的“当下性”而忽视了史料的“滞后性”,致使顾先生在疑古的具体操作中不免出现了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49.
胡虹洁 《青年记者》2007,(12):143-144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利”则是指个人(企业)利益。义利之辩,或日义利之争,古而有之。在我国长期的辩争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重义轻利之说显然占据了优势主导地位,并且对商人(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影响。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渐完善,重利轻义之说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50.
洛特曼差异美学承接巴赫金对话美学要义,以交谈对话为宗旨,反对传统主客二元论的独白美学,主张异质要素多元共生、平等共存,尊重各类知识的基本秩序和原则,维护不同学理的差异性。它将各路理论汇为一体,整合为一,以求辩证统一、平等对话。其初衷值得肯定,但由于自身完备、不同路向、不可通约的理论自成一体,具有不可调和性,诸多差异与冲突无法消除。本各行其道,现强行结合,理论内部实难建构逻辑自洽的知识秩序,学理之间的罅隙难以弥合。其结果便是杂糅的知识要点混做一团,各路理论来源拼凑痕迹明显,经不起严格的知识逻辑检验和历史考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