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枢密使一职初设于唐代中后期,五代时期有重大发展,呈现出与唐代枢密使不同的特点:一、改由士人充任,二、完善了枢密院的机构建置,三、其权力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五代时期枢密使的权势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五代时期特殊的政治、军事局势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再加上枢密使自身的特殊条件,使出现了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82.
《世说新语》一书被人们看作是士人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追求的象征,但却采用了反映儒家价值标准的体例。学者们对这一文化现象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魏晋时期对道家思想的注重仍然无法完全脱离早已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个性和人格的儒家精神、儒家经典和汉魏时期官方提拔人才的人物品评潜在形成的思维惯性、推崇道家精神的士人从儒家经典中寻求理论依据的社会风气对于刘义庆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好解释了《世说新语》体例的设置。  相似文献   
83.
士人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士人阶层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士人文化。自魏晋以来,士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倾向,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本文试图分析形成士人阶层和士人文化的中国教育制度和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阐明中国绘画独特审美风格后面所存在的社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84.
本认为造成魏晋六朝士人的山水情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时代动荡,政治险恶,人命危浅,山水成了“向死而生”的最佳托身之所;回归自然,拒绝异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山水成为士人重要的思辩资源,游赏栖居山水成为品评士人风雅的尺度,魏晋六朝士人认为美的人有从外形到内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
魏晋时代 ,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而这一阶段中士人美学无疑是其主要的表现形态。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生活的疾苦 ,士人们从庙堂政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于自然山水之中感悟宇宙情怀 ,开始了对自我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里凌空高蹈、张扬个性。他们于或超越、超脱 ,或悲痛、悲伤 ,或忧虑、忧愁 ,或歌或哭之中演绎出了该时代中人与文的丰富主题 ,呈现出了无限丰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6.
《古诗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与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所渲泄的主要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十九首》中的任何一类乃至任何一首作品中都有程度和形式不同的表现。这种情绪首先是汉末社会大量出现的异乡游子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心态造成的。然后,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汉末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所描述的“焦虑”。在动荡不安的汉末社会,士人因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而处于一种生存的“焦虑”状态。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正是造成《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之根本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7.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世说新语》中体现出魏晋士人的审美意识开始全面觉醒 ,自然美不仅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被全面欣赏 ,而且渗透到了魏晋士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9.
清初士人(包括众多遗民)心态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缅怀前朝故君,故国之思强烈而执著;另一方面随着亡国日久、新朝渐稳又不能不牵念于现实利害,这使得他们在仕与不仕的问题上艰于选择与彷徨不定。顺治中期,著名诗人吴伟业即处在这一矛盾困惑之中,所撰《秣陵春》传奇也由此混合着执著与彷徨的双重内涵,客观上展示了清初士人的普遍心态。迄止目前,学者们多关注吴伟业的诗文,对其剧作则研究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相似文献   
90.
“三言”中士人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仕宦的追求、对“孝悌”与“信义”品行的追求,折射出冯梦龙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坚守。同时,对士人真性情的肯定与士人形象的多元化特征,又反映出作家思想新变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