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日常交际中的一些小问题往往蕴藏着大智慧.怎样才能达到交际目的,礼貌又得体,这需要充分理解并掌控一定社会的文化习俗.两个极平常的问句--"你有事吗"与"你有时间吗",就蕴含着兵不血刃的心理博弈与深厚博大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2.
翟维传 《武当》2008,(1):21-22
武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广府人武禹襄所创,由第二代宗师李亦畲进一步继承完善,发展成为一大具有鲜明特点的太极拳流派。武禹襄、李亦畲开启太极拳理论研究之先河,他们的著作至今在太极拳界奉被为经典。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它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太极阴阳的变化之理,一招一式中规中矩,举手投足讲究分寸,蕴含着丰富的太极哲理。如在走架上要求做到松柔圆活,连绵不断,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足;在开合上求做到开合有致;在虚实上要做到虚实分清,有虚要虚透,实要实足之说;在技艺上要求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追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奇境界;在功法上要做到周身一家,劲整浑圆、内外相合、阴阳互补等。这些都是武式太极拳的艺理精华,技击原则和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3.
李俊英 《考试周刊》2014,(20):27-27
<正>人们谈话时,常提到"人生哲学""处世哲学""营销哲学""爱情哲学"等诸如此类的词,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哲学。何为哲学?从哲学的本义来讲,哲学就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概念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但哲学包罗万象,从古至今,哲学就在生活中发挥不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24.
《赤壁赋》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课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品。从苏轼独特的处世哲学出发,分析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出的对人生、自然与时空的思考,进而拓展深度教学,体会苏轼旷达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25.
2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着丰富的内容,给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是非鲜明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处世哲学,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点亮了信念的“明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组织和开展荣辱观教育活动时,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克服形式主义,把荣辱观教育做实、做活、做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融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27.
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隐逸"文化传统,在先秦儒家那里,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道家则主张清净无为,一切顺应自然,"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于私。"(《庄子·应帝王》)。这里的"游心"就是使自己的精神处于淡然无为的状态,顺其自然,是一种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过程,也是一种真正的精神自由。苏轼谪居黄州,道家消极遁世的处世哲学渐渐在他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他在给苏辙的信中曾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相似文献   
28.
徐初苗 《师道》2008,(2):26-28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显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事万物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重在“不同”,“不同”之“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9.
初唐骈赋在文学史上因其彩丽的形式、卑弱的气格和颂美背雅的文风多为后人訾议和忽视。但实际上,初唐骈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司和哲学思辨色彩。本文试就初唐骈赋的哲理内蕴及其成因作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富有社会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另一方面又受道家哲学熏陶,在逆境中适时采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与世无争,从容自若。苏轼一生以儒家思想为依托,积极入世,心怀天下;当他仕途受挫,身处人生低谷时,则借道家思想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