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2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英语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英语"教师专业"及"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专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有助于英语教师培养"自我发展意识",加快专业发展步伐;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培训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主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应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指导会计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以绥满公路十多年来新建的水泥砼路面为例,就其出现的裂缝的原因、特点、分类及其危害进行了阐述,对如何防止和减少水泥砼路面裂缝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同时告诫广大道路工程人员对此病害的内因与外因,不能孤立去研究,而应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研究制定确保工程质量、减少经济损失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4.
分析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则背地生长的外因和内因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5.
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也是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应用和切实体现。它包含着由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转移到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由外部的促进作用变成生产力代表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既要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要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外在要求,使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生产力的内在自因性发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 ,总结出了中学生厌学的四个外在因素 ,并据此对中学生厌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能动行为,学生数学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水平、进程和效果。文章将影响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因素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方面,探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为教师教学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以达到基础教育的基本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08.
贾虹 《机械职业教育》2007,(1):44-45,50
文章客观指出了当前高职"两课"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力分析了影响高职"两课"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创新内容、革新方法、完善机制和提高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该文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战略决策所蕴含的深刻哲学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外因辩证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0.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是诱思教学思想的核心。在这个论断中,“诱”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思”则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关键是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诱”的作用,真正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呢?我们认为,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问题的设计怎样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