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466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王充对汉代社会普遍流行的天人感应论进行批判,其表述的基本观点是:天无意志,天道自然;王者兴于时命,圣而不神;灾异为阴阳所致,而非天神所谴告。王充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他在否定意志之神的同时,又肯定了命运之神的存在;在批判天人谴告说的同时,却又认为符瑞与圣贤和盛世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2.
钱穆早年倾向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将儒家精神理解为道德人文精神。体现出他作为史学家注重经验事实、轻视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此而言,钱穆与新儒家之间的分歧较为明显。然而在晚年,钱穆对“天人合一”有了新认识,即从超越的、形而上的角度理解儒家精神。体现出浓厚的宗教内涵,这是他侧身新儒家之列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73.
图G的一个k 正则支撑子图称为G的k 因子 .若对G的任一边e ,图G总存在一个k 因子不含e ,则称G是k 消去图 .若图G存在一个划分 (X ,Y)使得G的每条边的端点分别在X和Y中 ,则称G =(X ,Y)为二分图 .证明了二分图G =(X ,Y)且X =Y是k 消去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S≤r1+2r2 +… +k(rk+… +rΔ) -ε(S)对所有S X成立 .并由此给出二分图是k 消去图的一个邻集充分条件 .  相似文献   
74.
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的“天人合一”观,内容是丰富的,但各家的观点又不尽相同: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天人和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分析,除去糟粕,吸取精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5.
深入研究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构成及来源,对于促进《史记》及中国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长期以来,这一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的状态。近读《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张强著,4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我们以为,《探源》的问世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76.
本文给出完全二分图K_2,n的Ramsey数r(K_2,n)的上界:r(K_2,n)≤4_n—2,特别地当n是素数时等式严格地成立。  相似文献   
77.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78.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79.
陆贾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他面对秦汉间新的政治形势,积极提倡儒学,自觉对儒家思想做出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使儒学的宗旨与功用逐步为刘邦朝廷所认识,促成了儒学与君主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80.
汉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继承了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杂揉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框架建立起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命题,将封建统治秩序直接影射到天道上,论证了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肯定和维护了君主地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一统制目的的需要。董仲舒适合时宜的学说,从意识形态上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力,提出了理论根据。“天人感应”学说不仅成为汉代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天人感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