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8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童趣     
  相似文献   
32.
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修龄 《寻根》2002,(4):102-109
水、旱、蝗历来是中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尤以蝗灾为甚。蝗灾并非单纯的自然灾害,也夹杂着不当的人为因素。蝗灾往往紧随旱灾而至,真是祸不单行。古代缺乏有效的防治蝗虫的技术手段,加上天人感应思想的作梗,其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33.
陶友书画     
《生活教育》2008,(1):64-64
汪程明亨吞人布服列咬半淇南姥沐袱兮未忆回往缺,t拜拼顶速客贵何序未全舜吟又公我夭执使呼矢僻很使般海宿节丸向夜狱义向火炙j乏殷曰仗因天洲不且来、处禽泉空令式横没浮放丸兮早嵌徐中尚梦势海另杯白展力抓住系朋衣其扶嵌咋底俊如兮洲本卜夭啼翅.凡茫顽介借麻夙夭兮襄务水一获信方宗艺之朋分优后万厅展流砚赤来李沉寨你落阂欣从谈波城拢之汁赤入人热孕得休挽天人d即如玻旁中介路味溯1仟‘跨J叱如汽于朋‘不声尸月口天全。古,粉资兮定若,葱,言书来资“冥钦迷却月八零。山怠翅布侍市巷公脱千党孟安亨布来荡水谙双我丈明下能柬天下禾籍…  相似文献   
34.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继承又创新的联系.其中,继承表现在“天”与政、“天”与命、“天”与象方面,创新表现在天象与人事、天道与人世、天意与人君方面.  相似文献   
37.
《中庸》代表了一个兼具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意味的经义体系,蕴含着儒家政治思维的根本原理.天人秩序指向政治体的精神根基,以超越维度与人间秩序的高度混融为特色,人被赋予参赞者、协调者的核心角色.这种秩序形态衍生出一种治教模式,儒家之道作为一种公共文教与政治体制之间呈现合体分用的关系,显示出政治与道德精神的密切联系.君子作为文教和政治双重意义的复合型精英,被视为此类秩序和治理的枢纽.  相似文献   
38.
《易经》以“同质”、“同理”、“同动”概括天人关系,即以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推衍人事的成败得失,因此成为人们立身处事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9.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较完整地反映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系统的特殊性。在勾勒出这个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溯沿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班固辑录《汉志·数术略》时对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相似文献   
40.
中国与西方对艺术本体的认识比较接近,门类相通。中国艺术受中庸意识和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教化功能的制约,侧重借重自然以表现宁静致远的主观清吓,散发出中和婉约的风韵。西方艺术受"天人相分"思想和抗争意识的影响,侧重以客观直露的方式,表现激烈的灵肉冲突,呈现出激扬奔放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