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4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书法艺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从悟、练、赏、听、背这五个方面培养学生,使之全面掌握书法基础知识,提高书写技能,,领悟书法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2.
张怡 《现代语文》2008,(6):26-28
"情景交融"是李煜词作的一大艺术特色,亦是他词作的主要艺术魅力.纵观李煜三十余首传世之作,里面有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也有借景抒情,发弦外之响的;还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更有因情造景,景为情生的.除此之外,李煜还运用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方法,或以悲景写悲情,或以乐景写哀情,总之,李煜词的情景妙合无垠,堪称神笔.  相似文献   
103.
“秀美”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气质之一 ,原因在于《文心雕龙·隐秀》对“秀”的使用和界定 ,使“秀”成为了一个自觉而普遍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作为全国考查基础语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考此项内容,题型由客观选择转向主观表述,命题由一统天下的全国卷,到2004年的全面开花,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日臻完善,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我们从十个方面谈谈古诗词的赏读。  相似文献   
105.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想象不仅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表现在情与理之间产生了中国古诗话中称之为“无理而妙”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渔者是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本文试从柳宗元和张志和的三首诗诠释渔者的深味,也借以阐述自己对“无理而妙”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6.
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对自然景物和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山水田园诗的创造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围,表现了他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7.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08.
诗词曲赋,是一种最精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作品中艺术概括最集中、思想感情最饱和、艺术想像最丰富、语言艺术最精美的体现。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针对这类诗词曲赋课文的特点,笔者曾以“读”为主线,贯穿“朗读—品读—赏读—背读”四步教学流程,收到了  相似文献   
109.
古代诗人抒写时间意识的作品,往往承接孔子“逝如斯夫”和庄子“白驹过隙”的比喻,突出强调的是时间快速不停的流逝过程。与古人相比,汪静之的这首诗,首先在比喻上创新,把时间比作“一把剪刀”“一根铁鞭”。“剪刀”的功用是把完整的剪裁破碎,“铁鞭”的功用是实施击打答挞,这两个比喻意象已然显示了时间的全部残酷性!紧接这两个对时间的比喻之后,是两个对生命的比喻“锦绮”“繁花”,这固然是生命的美好本质的传真写照,  相似文献   
110.
音乐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欣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