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102篇
科学研究   180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180篇
综合类   126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3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61.
中国古代文人在作诗的时候常常将数运用到诗中。最常见的入诗的数是“一”。“一”虽说是个数概念,其实,把“一”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先看元朝无名氏的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失题》: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通过22个“一”不断重复,反映出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通俗的口头词语取胜。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浪花有意千…  相似文献   
862.
本文认为,在材料的取舍方面,《儒林外史》借助春秋笔法里的笔削手法表达作者意图;在叙事过程中,又采用了春秋笔法中“一见义”的方法传情达意。其卓著的反讽艺术是对以《春秋》为代表的史传文学进行借鉴的结果。春秋笔法的成功运用大大提高了《儒林外史》叙事的文人化程度,该书也由此成为最为文人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863.
文章介绍了如何将AutoCAD图形轻松插入到Word的方法,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864.
在《大广益会玉篇》中,古和今都作头,并用特定的术语、特定的方式来标示。从形音义来分析。古和令有7种关系。本书中的令是根据当时的用情况确定的。古今反映了4种用现象,反映了文演变的3个特点。  相似文献   
865.
冀东民歌的曲调丰富优美而又口语化,要掌握其风格与演唱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以行腔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基础,口传心授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方式,韵味是把握冀东民歌风格的灵魂,声乐演唱技巧的正确运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866.
对于因式分解来讲,我们最熟悉的是“提公因式、十相乘、公式法”等,但命题者不会轻易让我们看到以上大家都熟悉的东西,而会用各种方法进行伪装,比如增加项数,提高次数,增大系数和常数唬我们;移动  相似文献   
867.
“正”,“正在”与“在”是现代汉语中意义相近,用法同异互参的三个时间副词,它们形成的时间以及虚化的途径不完全相同,表同时的“正”出现最早,“正在”的形成与介词“在”后的处所宾语以及出现于“正在+VP”后的之间/之时”等成分的脱落直接相关,由于时间副词“在”的出现是晚近的事,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正在”与“正”表现出更多的相通性,明清白话到现代汉语中“正在”意义与用法的变化与时间副词“在”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时间副词“在”的形成也体现出动态的进行与静态的持续两种时间范畴意义表达手段的功能分化倾向。  相似文献   
868.
869.
这里首先讨论了汉典部首法的起源,认为它是由东汉许慎所创造的,受到了东汉以前的杂书的启示。还论述了许慎以后典部首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870.
反形字浅论     
在汉中,笔画、偏旁往往相同或部分相同,但笔画或偏旁的组合却是相反相对的一对,叫反形。它们体现了汉作为表意文在形体 的理据性特点。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可使我们的汉教学、识记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类特殊的结构联系,也应成为汉简化、少数民族创制文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