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95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21.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不同的道德立场、道德价值时,经常不得不做出选择。这种选择能否满足道德情感需求,或者选择一种而必须舍弃另一种时,使人左右为难或痛苦不堪,此种情形称之为伦理困境。孟子论述了多个关于仁与礼两难的伦理困境,又从思、推、权、存等方面对伦理困境进行了解构,这些解构方法也是现代中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孟子对仁礼困境的解构不仅在百家时代重塑了儒学,而且对后世儒学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22.
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作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二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预示着中西伦理思想后来发展的不同路向。亚里士多德以理性作为至善追求的核心概念,理性不但构成了亚里士多德追求至善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的检验标准,并将至善本身看成理性的自我展开,而情感作为低级的情欲被排除在至善追求之外。孟子以人类天生的爱亲敬长的道德情感为核心,展开了一个情感伦理系统,使道德的培养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3.
师璐露 《现代语文》2009,(12):12-14
孟子》的人文精神表现在突现个性意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这种精神作用于文学表现,在文艺思想上,主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在对辩论说中,能够高瞻远瞩,善于批判反驳,运用排比设喻,使其文章气韵流畅、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224.
读过《论语》、《孟子》的人对下面两个句子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225.
《寡人之于国也》编选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第六单元,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在本文里,作者提出实行“仁政”才能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文章虽然是节选,但在尺幅之间也能体现作者基本、一贯的主张。孟子的文章一向以雄辩著称,善用譬喻、排比增强说理的气势。  相似文献   
226.
先秦诸辩中,孟子的论辩最具艺术特色。孟子的论辩,不像孔子般长驱直入,也不像庄子善于托物寓理,而是在战略上,能够充分考虑到论辩另一方的地位、权势,进而抓住其相应的心理反应,善于审时度势;战术上以攻为主,但攻击时环环设下圈套,显出温而不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2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庄暴见孟子》一课中说到,当孟子问及齐王是否曾对庄暴说过喜欢音乐时,“王变乎色”。对于齐王为什么变色,变成了什么色,笔者认为值得探究,这对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齐王丰富内心世界的感受、对齐王治国政治主张的认识、对孟子思想的把握、对孟子论辩艺术的领悟、对课文结构转承巧妙的学习以及对课文深刻主题的归纳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8.
作为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荀子与孟子虽然在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治理路径等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人在尊崇孔子、发展儒家思想、批判非儒学说、王霸观念、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交集面.在某些问题上,荀子在批评孟子时,也受了被批评对象--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孟子(约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代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发展孔子学说,曾被尊为"亚圣"。孟子论"乐",是以"仁""义"为其内容。他说:"仁之实,事亲事也:乐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章句上》)因此,孟子实际上是将伦理道德的完善与精神情感的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是他的"乐之实"不仅具有伦理学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美学的意义。这同孔子一样,是将伦理道德的实现纳入"乐教"也就是美誉的轨道,寓教于乐。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230.
谈起当今书画界中的杰出女性,孟昭丽女士堪称其中翘楚。她的“书、画、篆刻.瓷刻”各尽其妙人称四绝一位书画家能如此全面发展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