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2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教育   32804篇
科学研究   1748篇
各国文化   117篇
体育   1263篇
综合类   1473篇
文化理论   129篇
信息传播   242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597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1201篇
  2014年   2653篇
  2013年   2338篇
  2012年   2621篇
  2011年   3023篇
  2010年   2884篇
  2009年   2785篇
  2008年   3207篇
  2007年   2543篇
  2006年   2047篇
  2005年   1749篇
  2004年   1847篇
  2003年   1808篇
  2002年   1485篇
  2001年   1254篇
  2000年   904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当代们跨入新千年,迎着新挑战带来新机遇的时刻,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已到了应该讲质量,而且可以讲质量的时候了。尽管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缺乏定量、定性分析的“家庭教育质量”标准,也没有衡量、评价“家庭教育质量结构”的客观坐标,但事实与学理都已表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从旅游景点设施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两方面论述了旅游文化的审美特性及其审美作用。同时指出当前部分旅游业中还存在着与审美相背离的丑恶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4.
李岚清副总理在1997年11月19日召集李德伦等音乐家座谈并做了关于在高等院校提介交响乐的讲话,指出高雅音乐入校园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各高校努力创造条件为在校几百万大学生补上这一课。使得这批跨世纪的知识分子能具有这方面的必要修养。  相似文献   
155.
156.
稿源采珠     
江西熊燕谈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欣赏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求异思维,提供想象空间;采取合作教学,体现学生个性;丰富音乐内涵,追求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甘肃李登魁谈在音乐课的合唱教学中为实施目标教学,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7.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解读》)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如何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地进行情感渗透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情由境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  相似文献   
158.
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对文艺审美学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然科学中传统经典理论和新兴现代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相对论对艺审美学领域所产生的影名,揭示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促进科学一体化的趋势,给艺审美学带来更深、更广、更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9.
"和谐"——审美教育的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美的基本内涵 ,审美教育作为以美来培养人的活动 ,“和谐”即是其不可偏离的基本指向。审美教育以塑造完美的人格、创造和谐的社会为教育目标 ,通过构建和谐的审美文化 ,在促进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使所培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当今全球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0.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