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走向审美化:幼儿教师学习的应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学习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教师学习划分为实用性和审美化两大类型.认为在幼儿教师学习研究中,审美化幼儿教师学习类型有必要加以大力倡导,并提出了可以通过增强幼儿教师教育生命意识和营造学习化幼儿教师文化两大基本策略,促使幼儿教师学习从实用性走向审美化.  相似文献   
132.
何健 《文教资料》2010,(7):12-14
王安忆在其小说《长恨歌》中,以她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墨感性地描绘出一幅具有诗性关的日常生活风景图,通过对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寻找与发现,从中体味其审美特征。本文从时代因素、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女性观出发,力图揭示她的这种审美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改变工具理性的入侵带给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异化,美学开始关注日常生活,审美活动不再高居于象牙塔之内,而是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必然的趋势。审美人格所具有的和谐、自由、创造、超越等特征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保障,它可以激发个体很好地适应环境,保持一种审美的生存状态,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沦入"一切皆为美,一切皆不复为美"这样的美学世俗化中去,这在当代中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4.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育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彰显出巨大感召力。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课程基本特点的语文学科进行着“凤凰涅檗”式的自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一直被强调被关注,却一直未能走出困境;作为语文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美育存在着“忽视美育”“误解美育”等问题。作文教学审美化是新课改中高中作文教学的自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5.
英语教学环境,是英语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英语教学方式审美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从课堂语言环境、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审美化英语教学环境的创设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6.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别对待.同时,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绝不是"中产阶级化",而是"工农大众化",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在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应该注意为建设新农村和新城市以及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以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的文论建设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7.
为对治当前德育功利化所造成的“功利主义症候群”,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主动性,学界提出审美化德育模式,尝试通过美育的非功利、情感化和超越性特质以弥补现代性背景下规范伦理学占主流可能导致的道德虚伪与道德悖论。但由于没能为现代社会所必须的道德责任在主体内指定“价值之根”,导致审美化德育模式陷入困境。现代美育家丰子恺汲取席勒审美思想中的“童心”观,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童心说”进行人道主义改造,从而建立起以“童心”为本体和动力的人性扩充与守护机制,为德育审美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38.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任务.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学热",以对西方美学的引进为主要内容,以克服"文革"影响,解放思想为中心任务.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美学热潮,是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也称为"美学的复兴".它是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出现的.美学应该针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持和发挥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在变动的现代社会里寻求一种人文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语文审美化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一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用多元智能来教,引起了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革.笔者尝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整合一套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0.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至今已有多年,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乃至消失,对这一现状有人忧虑有人肯定,有人重传统回归,有人重现实面对,同样深切的是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读得多了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