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教学活动审美化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尽管国内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教学活动审美化这一问题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为指导,全方位审视教学过程,开展“小学教学活动审美化研究”,真正地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3.
全球语境下武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以武术文化为加工原料的武侠电影,自然也脱离了大众文化快餐式的特性而成为值得研究的艺术范本。自20世纪20年代兴起,中国影视对武术文化的制作和传播,迄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传播机制。论文从影视媒介入手,从艺术审美日常化、暴力美学和谐化、精神品格人格化三个方面探讨武侠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对武术文化的传统保留和现代演绎。  相似文献   
44.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交往革命"的理论。当时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发生了一场交通和通讯的革命,大众媒体和其他信息产业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世界呈现出进入密集型社会交往时代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新的媒体将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种飞跃式的发展,他们天才地预见到未来社会将出现一种崭新的气象,既社会的需求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又  相似文献   
45.
正钟以俊广东省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教授,博士。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广东省首批名校长。著有《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美学导论》《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举措,其中特别提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据我们了解,您当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6.
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必须融汇于整个教学评价中去,只有审美教育才能将教学评价带向审美化。加强小学的审美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在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中更应当融入审美教育,这是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审美教育的融入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英语评价相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7.
广告艺术论     
葛在波 《新闻世界》2014,(6):186-188
本文分析、论述广告艺术化现象的社会和历史动因,认为广告"艺术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最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基础及由之决定的经济与市场环境。在广告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这一争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达到高峰。此后,随着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广告"两性"之争渐趋平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广告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笔者看来,这恐怕也只是在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当代语境下广告的一种自我粉饰罢了。  相似文献   
48.
各科教材中都客观地存在着大量的审美因素。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欣赏它,品尝它,体味它,领略它,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学者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有着直接关系,即日常生活批判语境中的生活方式在向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转变,同时也在逐渐向当今学术界所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变。理清这一演变关系,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0.
近年,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影响到各种形态的艺术创作,电视剧作为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受其影响更为深刻;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电视剧中的传播,也确证了当下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