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教育的审美化取向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人类教育活动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原始教育注重“善”的标准;近代教育注重“真”的标准。到了现代,教育活动中“美”的要求开始凸显出来。幼儿园课程审美化取向,是顺应教育审美化的趋势和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异化现象而提出的。它是指用艺术的精神来改造幼儿园课程,使幼儿  相似文献   
5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21世纪语教育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变革主要表现在语教育的“大语化”、素质化、个性化、生活化、审美化、学法指导化、语感化、电教化和终身化。这几大变化预示着我国语教育将大踏步地迈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3.
<正>审美教育和英语学科教学,是不可分割开来的,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紧密的知识体系。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的升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实现  相似文献   
54.
什么是审美化教学呢?简单地说,审美化教学就是遵循美的规律和教育规律而进行的具有审美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审美化教学是教学的最高的、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55.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6.
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是学界众说纷纭的话题,对此进行主客体关系的辨证可以提供新的阐释角度。正是由于主客体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交互作用,不断达到新的统一,从而获得新的双向发展,推动了人的需要感觉力与思维和审美感觉力的发展,故而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向。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趋向并加以正确引导,这对追求人类生活的全方位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陈晓妹 《文教资料》2008,(8):197-199
现有研究将审美化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理念,或操作过程,或二者兼有;审美化教学的特征和功能研究处于"目的"和"世界观"两种水平;审美化教学的实现途径研究则主要是教学各因素审美化研究.文章指出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8.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消费文化”和“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既反映出审美在当下生活的某种普适性,同时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文化追求的转变。客观地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利于生活“诗意”生存的实现,带来了审美的“民主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但对其所产生的问题——美的品格的降低、人和物界限的消解、“化”的极致所造成美的泛滥等,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9.
当前的高校德育改革已普遍重视德育中审美因素的价值,并注意探索德育和美育相融合的德育新模式。实现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环境三个德育要素的审美化,以美辅德,是实现德育和美育融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