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47篇
科学研究   149篇
各国文化   111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377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44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史研究相互渗证多借助地理,但若缺少实地查考,也易致误断,陆游,钱谦益谈论杜诗,均存例证,据花蕊夫人《官词》作实地探究,足以表明作应属王建妃,不当是孟昶妃,实地查考更能判定《蜀道难》与《蜀道易》,俱符合蜀道实际情况,根据竹王,竹郎祠存在的地域,足以明了范晔误将竹王与夜郎侯相混同,实地参证史,还应注意同名地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2.
《爱丽丝》系列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经典,也是英国胡话文学的杰出之作。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语言和胡话诗的示例分析,展示了作家高超的创造力和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指出作品的语言特点是非逻辑的逻辑和有意义的胡话。同时,本文以此说明因为英汉语言的差异,只有阅读英文原著才能更好地领略其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13.
庞茹 《文化交流》2016,(8):70-72
正作家阎文曾说:家训是传统文化映射在日常家教的璀璨结晶,更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不息流淌。《看见传承》一书所展示的厚重内涵,在当下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家训来教育、训诫家人、子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中国人聚族而居,重视家风世泽,能够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人们一方面强调继承,向高贤大德学习,保持德行不坠;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典范,将家风归炼成文字,便是家训。  相似文献   
114.
诗竹画是一种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对于它的历史和现状尚无明确的范畴和定位,充分发展诗竹画不但是对这种文化资源的拯救,同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也是一门体现文学(诗)和美术(画),需要认真深入地去研究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15.
本文认为艺术就是把混沌、无序、冥暗的现实提升到澄明之境,并向生命敞开,使人拥有确切的面对。作者从人类精神和现实的广阔背景上去考察陆健的系列长诗《日内瓦的太阳》,对其中的诗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认为陆健的诗作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多层面、多向度的解析与重构恢复了艺术与人的现实性亲和,使诗的生成与人类生命的内驱力达成一致。陆健是站在人类生活的全部历史和经验上说话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6.
117.
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为寻求现代散文的突破,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诗的元素,形成了以诗为文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将诗的语言和结构用于散文创作中;二是大量使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三是坚持诗言志的理念,以丰富散文的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8.
从孔子开始,一代代学者相继进行了一场把《诗三百》诠释为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如《毛诗故训传》、《郑笺》等,而真正转变《诗》学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就是南宋朱熹的《诗集传》了.文章通过比较汉儒诗说和朱熹诗说,总结《诗集传》的三个主要特点,即:一、以本为本,高度重视《诗经》文本,强调读《诗》的独立感受,力图从文学角度解说,抛弃汉儒以"美刺"说《诗》.二、对赋、比、兴的界定.三、淫诗说.  相似文献   
119.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是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给读者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与思想的路径,使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不再有隔阂。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