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教育   6728篇
科学研究   2355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268篇
综合类   443篇
文化理论   80篇
信息传播   176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862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机协同教学在推进教师角色分工精细化的同时,极大动摇着教师的身份认同,症结在于教师身份的去情感化。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审视教师身份认同的情感逻辑,发现人机协同教学出现政策要求与社会期待下教师身份的多元化、互动硬环境异质化和互动符号系统单维化,伴之而来的是情感规则的遵与违之间教师身份的内在冲突,低回报情感劳动下教师身份的核心质素动摇。对此,需以情感取向为主线统整教师身份结构,化解人机协同教学的身份冲突;发挥教师情感的动力效能,促进人机协同教学的身份协商与身份展示;关照教师身份的情感性要素,为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教师身份转变减负增能,从而推进教师身份的合情改变,实现人机协同教学中人与技术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价值镜”这一表述来讨论商品的相对价值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理论启示。“价值镜”理论一方面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解释了人通过他人获取自我认知的社会交往过程。互联网拓展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社交媒体账户、二维码等媒介形式,赋予了人们多种数字身份,人的交往也拓展到数字身份之间的线上交往。本文认为,在数字身份的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以社会关系为媒介的“价值镜”作用依然存在,并且经由数字技术得到了强化,成为数字时代的“身份镜”。  相似文献   
33.
博物馆承载文化身份,搭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是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探讨面对当前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战略定位,博物馆独特的国际传播价值,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状,从整合差异化资源、搭建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国际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国家级博物馆全球意识五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4.
城镇化发展导致村民的身份观念出现离散化,村民的乡土认同和身份认同逐渐消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祠堂作为重要的媒介域在村民群体身份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发现,乡村祠堂一方面通过符号媒介向村民传递着各式信息,勾起其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与此同时,在仪式化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能量将村民的情感连接,以获得群体身份认同;另一方面,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村民通过新媒体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参与围绕乡村祠堂展开的仪式活动,在网络公共平台传递价值信仰和共享仪式意义,加固群体身份认同,促进群体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35.
王留 《东南传播》2022,(5):63-65
民进党当局在“反陆抗中”的错误道路上越行越远,导致台海局势持续严峻,对台宣传的新型传播方式——对台新闻短视频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将对台新闻短视频置于多模态隐喻的视角下,通过剖析其多模态协同效应和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机理,归纳总结出更贴合构建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感的宣传方向和话语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对台宣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边书京 《编辑学报》2008,20(3):214-216
结合编辑实践,列举并剖析科技论文中信息缺失与异位的常见类型,提出编辑在加工时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纠正、还原信息的原有生态位,真正体现信息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北京档案》2008,(2):47
《湖北档案》2007年第10期陈国云的文章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重点是要加强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相似文献   
38.
刘海峰 《青年记者》2008,(10):67-68
版式趋简并非意味着版式不重要 版式即报纸版面的式样,说得雅一些,版式即报纸品牌的视觉识别信号。报业竞争从长远上、根本上来说是报纸质量的竞争,报纸质量的优劣集中体现在报纸版面上,而报纸版面则由版面内容与版面形式两部分有机组成;所谓内容即载之于版面上的所有稿件(包括文字与图片两类)及其所传达的信息,所谓形式即这些稿件的编排样式。  相似文献   
39.
职场关系网是CIO们经常忽视的工作之一,而这实际上对CIO非常有用。用于访问控制和移动设备安全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无代理备份和恢复软件、语义搜索和分  相似文献   
40.
艺术没有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的幽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当做极权国家的政治理论而遭到短暂放逐,但在80年代它又以民主政治的预言家的身份而受到青睐,任何有关当今历史阶段的状况的描述,如果不提一下黑格尔,就会被认为对历史运动缺乏洞见。丹托从艺术的民主化看出艺术史的终结,而福山则从苏联体制的瓦解和世界的民主化看出历史的终结。但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史(或者说精神现象学)所描绘的精神呈现的最后阶段的状态可能刚好相反,在那里,现实与概念达到了一致,词与物重叠在了一起,以致不再可能设想另外的历史形态。这就意味着,人们在所有问题上都不再有异见,一个一致的时代已然于80年代降临。但它必然不是民主的,因为民主的核心定义在于每个人可以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自由地发表不同的意见,这至少暗示着差异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差异受到了制度的保护——这可能正是丹托或者福山所乐见的状态。但这和黑格尔的历史的终结有何关系?如果将丹托或者福山所乐见的状态置于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史的图式中,就会发现,它已从历史的终结处返回到这么一个原初阶段,在那里,连概念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确切的定义,或者说,精神依然在差异中隐匿着,历史之路依然朝不确定的方向敞开。程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