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逛庙会     
逛庙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会扶老携幼,一起去逛庙会。我特别喜欢逛庙会,每次的庙会我都会去,这次也不例外。我和妈妈来到南昌市绳金  相似文献   
92.
妙峰山娘娘庙会是北京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庙会,香客数以十万计.  相似文献   
93.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其渊源可追溯到古老的社祭,是中国市集的形式之一。因庙会有聚众的作用,亦称“庙市”。北京的庙会最早出现在辽代,到明代已很兴盛。北京庙会大体分三类:一是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二是行业庙会,即各行各业都有祭祀祖师爷的定例,每年一次,大都在祖师  相似文献   
94.
昆都仑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以昆都仑召的僧众与僧袍为调查对象,采用维克多·特纳的象征符号理论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召庙庙会仪式中的僧袍进行探究,并分析了僧袍与召庙庙会仪式、喇嘛的关系。分析得出,僧袍作为一种宗教符号象征,包含佛教身份的标志和宗教信仰功能两层含义,僧袍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喇嘛的行为活动并具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5.
徽州族谱的类型和名称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  相似文献   
96.
浚县民间会社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正月期间,人们自发结社以歌舞等形式,拜神、祭祀,表达对社神、火神的崇拜,以驱邪避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浚县会社具有浓郁的特色和价值,成为当地红火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村社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中原多元文化的浓缩,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历史缩影和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97.
谈起城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就是神。其实城隍的本意并不是神,而是城池。西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城的定义是“盛民也;从土城”,意思是将人民置于其中。清代古文字专家段玉裁,将“盛民”比喻成“如黍稷放在器皿中一样”,含有保护或守御的意义。而隍,许慎明确指出是“城池”。池都筑在城外,有水的称“池”,无水的就叫“隍”。《易泰》和《周易窥余》这两本与“易”有关的深奥作品中,都有“城复于隍”的说法。其意思是在城之外,还包有池濠。班固的《〈两都赋〉序》说:“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后汉书·班彪列传》也谈到首…  相似文献   
98.
对湖南永兴汉三侯祠庙会变迁的动因来说,总的社会环境是庙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是庙会变迁重要的推动力,地方非正式权力是庙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9.
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周口深厚的庙会文化底蕴。开发庙会文化资源是今后周口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在勾勒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考察和阐明了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概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周口市庙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为周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周口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0.
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有一次去逛庙会.老和尚见他衣不出众,貌不惊人,就显得很冷淡,对他说:"坐."然后对站在一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了几句之后,老和尚发现苏东坡知识渊博,并非凡人,于是改变态度,谦恭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最后,当老和尚了解到此人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苏东坡时,立即显得十分殷勤,笑容可掬地说:"请上坐."又连忙叫小和尚:"快敬香茶."临走时,老和尚请苏东坡题词留念,苏东坡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老和尚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