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加速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使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高职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块化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可持续就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2.
53.
54.
林钦 《教育与职业》2008,(6):178-179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让学生面向社会,在大学里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应用技能的教育,使培养的工科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更好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亟须解决的教学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5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职业教育范畴,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生产一线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经济趋向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21世纪,高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56.
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工科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运用目标探索式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4年试点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标探索式实验教学方法对工科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具有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7.
刘恢印象     
一提起在海外留学的工科学生,人们心中往往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不修边幅、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实验室,看外国老板的眼神行事,厚厚的眼镜片后是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时不时流露出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向往与被边缘化的迷茫。其实,这些刻板形象早已被新一代年轻留学生自信、外向的形象所取代。刚刚获得弗吉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刘恢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8.
职业设计是高校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科学生的职业设计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设计,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9.
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新要求,为达到这新要求,其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科学生工程能力.据调查发现在工科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实习单位走过程、实习过程走形式、不重视实习内容、实习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四点建议: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夯实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缩短书本到企业的距离,实现课堂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重视实习实训过程,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加强设计与理论、实践的融合.经过实践探索发现:尽管在教与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比普通的方法更有趣、更有活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以后工科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李婷 《教师》2012,(35):94-94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来达到。机械制图知识,尤其是对国标规定和机件表达方法等需要有实际案例才能理解的知识点,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和系统性的练习,学生会产生不知在何时用、怎样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