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731篇
科学研究   446篇
各国文化   108篇
体育   1357篇
综合类   164篇
文化理论   76篇
信息传播   8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934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301篇
  2010年   1255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当代职校生》2005,(4):28-29
一个忧心忡忡的丈夫来到医生处讲述妻子的情况:“医生,我觉得我妻子有些耳聋,因为我头一遍说的话她从来听不见,我总是得重复。”  相似文献   
32.
文化预设在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幽默的跨文化解读中,若幽默的发、收双方文化预设趋同,一个民族的幽默则易为他民族所接受;反之,则会给幽默理解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33.
于斌  刘欣 《新闻与写作》2008,(11):28-29
我对漫画创作理念的概括就是“一辆车”,“车的四个轮子”分别是“思想、艺术、幽默、时效”,车身是“意味传达”四个字。漫画创作要注意思想、艺术、幽默、时效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34.
知道孙犁源于他那篇有名的<荷花淀>,因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得以认读.<荷花淀>清新朴实的叙述风格,在当时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也因那篇文章,知道孙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和作家,对于其人其事,却一直不甚了解.近读金梅先生<寂寞中的愉悦:嗜书一生的孙犁>一书,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35.
我从小喜欢漫画,靠临摹自学。解放前念高中时,在学校墙报上画了揭露国民党挑动内战、民不聊生的漫画,这大概是我的处女作。结果遭到国民党校长训斥,还被取消助学金。区区小画居然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走进失学失业行列,促使我投身革命。从此  相似文献   
36.
本书作者以常人心态、轻松的笔调记录以康德、歌德、席勒、海涅、尼采……为代表的一批德国精英们在光辉照耀前的挣扎、修炼,并使耳熟不能详的遥远精英,在当下语境里,有了鲜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37.
陈垣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清反帝活动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邦华 《历史档案》2006,1(4):77-82
陈垣(1880-1971年)留在当代人心目中的深刻印象主要是一名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师,他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报刊为阵地宣传反清反帝思想,却是鲜为一般人所知晓、也是史学论著中罕有论及的史实。  相似文献   
38.
幽默,是指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含意深刻的内容。在新闻写作表达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幽默语言、幽默风格的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中幽默的运用,并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是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巧用幽默手法,可以使新闻写得更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效果。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你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家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姑娘…  相似文献   
39.
文史学家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字仲联,号梦苕。祖籍浙江湖州,1908年农历九月初三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书香门第,幼承家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祖父钱仲仑为光绪年问的学者和骈文家。其祖母为清末两朝帝师翁同和的姐姐,母亲沈氏乃清代诗人沈如瑾之妹。  相似文献   
40.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1):20-21
在杂文文体的诸种特征中、若以阕读经验来论说,最易感受到的恐怕当数幽默与讽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寻根究底的话,它又最为赜隐,最难梳理。这里为了避免骼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我把它限定在一般的理论描述中。幽默二字,来自英文Humour,中文里原本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现在译为幽默是一种音译(也有意译的成份),这是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先生的创见。由此约定俗成,沿用至今。考其Humour的原意,乃有“会心的微笑”,“只可意会的诙谐”谑而不虐”等内容。《牛津英语词典》为它下的定义是:“行为、谈吐、文章中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特点;欣赏和表达这些特点的能力。”由此可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趣味,二是要能逗笑,三是只可意会不说破它。这样一来,幽默的逻辑线索就出来了:所谓幽默,首先是要有情趣,要能引人发笑,但又不揭穿,幽然默识即可,开怀大笑便不是幽默了。它表明幽默非常讲究度,只须存乎于心,点到为止,过了度便作它种范畴观。许是都看见了这一点的缘故,尽管关于幽默的定义种种,但最为流行的还是“轻微的讽刺”一说。幽默和讽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它们有联系是说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主体机智的一种特殊外射:说他们有区别是说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幽默是带着一种善意会心的微笑来对社会和人生做出审美评价的,而讽刺则多些火药味,它主要借助艺术夸张的笔墨和真实的力量,无情地谴责一切不合理的和反常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破坏性,但绝不恶意中伤。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邪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由此可见,幽默也好,讽刺也罢,都是主体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人生态度,都是对一切不合理现象的一种臧否方式。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在以下的探索中,将大而化之把它们“模糊”地视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