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7904篇
科学研究   71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468篇
综合类   373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52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1009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训练现场监测方式,测试武术运动员在不同负荷下反应时、肌肉用力感、操作思维及肘关节动觉准确性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负荷加大,反应时下降;其余几项指标在次大负荷时有所提高,而在大负荷时又呈现下降趋势,且感受性的变化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独有的风格和气韵,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对于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路口有标志“一”,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某路边标志牌上画有轮椅,表示残疾人的行道;铁路、公路、航空都有它们各自的标志;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17.
体育对政治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一体化是一个国家政治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与合法的强制性手段相配合,采用“道德统摄”即实施政治、伦理观来完成。体育对政治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为:1.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政治社会化。2.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不同阶层人群的交流与沟通,为领导人寻找塑造良好形象的机会。3.提供合理的、有节制的排除社会挫折的渠道,发挥社会安全阀门的作用。4.通过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形象的确立,传播与现代政治一致的理想模式。5.以体育竞赛为交流的最佳媒体,促进民族统一团结的进程和政治一体化。6.通过体育象征性地体现国家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存感。  相似文献   
18.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 ,应先论述风格的定义 ,并从形与神两个方面讨论风格的内涵。然后从由模拟到感悟两个层次提出培养高等师范学生风格感的具体要求。提出风格感就是音乐感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培养和发展要渗透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对于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工作的流动青年,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建立起与流入地的心理连接,关乎个体在新城市的融入程度与生活状况,进而塑造了个体的"地方感"。既有研究表明,媒介使用会影响个体的地方归属与认同。本研究以379名流动青年为被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当代流动青年社交媒体使用与流入地地方感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青年的微信使用能够正向预测该群体对流入地的地方感;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后发现,桥接型社会资本与黏合型社会资本是微信使用与地方感构建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此结论揭示了媒介使用在地方感构建中的意义,并突出社会资本在这一影响路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