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7904篇
科学研究   71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468篇
综合类   373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52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1009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汗血耕耘五十秋,繁花硕果满枝头。识珍集宝红颜老,琢玉联珠黄卷稠。存史无讹资政事,生财有据解民忧。振兴辽海宏猷展,喜见吾侪创一流。辽宁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感赋@王维阁  相似文献   
32.
苏平 《出版参考》2005,(9S):40-40
在韩国书店的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装帧精美、视觉感强的各种女性杂志。不同的是,在这些杂志的旁边,也总是有用乙烯塑料罩包着的“附录”的存在。所谓“附录”,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的和杂志一块销售的另外的小册子,而是“附在”杂志上的化妆品、短袜、帽子、文房四宝、厨房用品等各种商品。不难想象,这些“附录”的价格比杂志本身的价格还要高。杂志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据了解,除了销售女性杂志带上“附录”以外,现在还出现了旅游馈赠等。  相似文献   
33.
邱乐群 《中国广播》2018,(12):22-24
本文以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广播剧《本色》为例,对广播剧创作过程进行剖析,笔者认为,时代脉动、工匠精神、声音特质是该剧成功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34.
35.
编辑的基本认知与存在感的识别是出版理论界与实务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在编辑科学和编辑主体发展过程中,研究视城不断丰富与升华,既要研究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问题,又要回应时代发展变化新特征赋予编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编辑主体获得感的根本性问题.编辑者,作为编辑事业的特征组成,对编辑科学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从观察——感知数感、计算——发展数感、操作——习得数感、探索——体验数感、交流——领悟数感、应用——升华数感六个方面论述了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7.
羞感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意向与人的超动物性的爱、道德、美感等精神体验联系在一起。女性羞感尤为独特,它具有“居间”的特性,在他人的“注视”中得以产生,在“转回”中,呵护女性个体价值,促使美的诞生。羞感在爱的调节下对性本能进行规制与降服,架构起了从快感通向美感的桥梁,并与“美的德性”连结,引导生命趋向高贵。  相似文献   
38.
“计量单位”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量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是最为基本的度量单位,是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螺旋上升的内容.笔者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阐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关于面积计量单位的教学,以及如何创设多维体验,帮学生进行“量感”的意义构建,如何突出关联,建构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计量单位的表征体系,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3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量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适时的干预与指导,结合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特点,教师可以从积累量的表象、关注单位进率、丰富体验感量方式、运用估量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0.
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否达成一致是组织实施激励和达成激励效果的关键。激励的目的在于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不一致性,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即员工心理绩效目标)。只有员工与组织通过同步互动达成需要契合、能力匹配、情感共鸣进而产生目标共振时,员工才会“想干、能干和愿干”。作者进而提出了组织与员工合作双赢的激励机制,即促进“员工(Employee)目标与组织(0rganization)目标共振激励机制”,简称“E-0目标共振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